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推動下,醫療關護服務從醫院延伸到家庭等低成本環境中成為必然趨勢,醫療健康關護服務的方式正在不斷創新,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借助5G網絡技術,可以連接醫院、社區、家庭等各個關護場所,集成多個健康信息技術渠道匯總患者數據,智能分析了解患者群體的健康需求,為統籌醫護服務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并讓更多的患者參與其中。
近年來,我國逐漸開展遠程會診醫療服務,遠程會診改變了患者必須親臨的就診方式,使患者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即可得到醫生專家的診斷服務。醫生應用遠程會診技術,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分析與總結,可以得出與線下就診相同的科學診斷,給出合適的治療方案。
遠程會診節省了患者的就診時間,免除了患者長途奔波、掛號排隊的勞碌之苦,也提高了稀缺專家資源的利用效率,將高水平的診斷服務推送到了患者的家庭和居住社區中。
遠程會診主要采用音視頻會議與醫療設備、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可服務于于醫生對患者、醫生對醫生等多種場景。既可應用于慢性疾病的復診,如目前我國互聯網醫院的主要服務模式,也可以應用于復雜病例討論,如手術中會診、遠程影像會診、遠程病理會診、腫瘤多學科會診等。
受制于傳統網絡條件限制,上述會診主要采用的是音視頻會議的方式開展,即遠程視頻會議,參會方需要在固定場所,僅通過攝像頭拍攝參會者畫面,且清晰度較低,并不能很好地適配手術、影像等最需要會診服務的情況。5G網絡的特性可以充分滿足上述會診應用場景的要求,為院內/院間開展遠程會診提供網絡條件的保障。
5G網絡可配置較大的上行帶寬,最高可支持3路30mbps碼率的4K超高清視頻同時傳輸,保證了會診畫面的清晰不失真,可完美適配目前最高分辨率的內鏡等數字化影像設備,將會診醫生所需要的圖像細節清晰展示,避免畫面不清晰造成的誤診漏診,提高遠程會診準確率。
5G網絡超高下行帶寬速率可達1Gbps,在復雜手術、疑難病理會診及遠程術中冰凍等場景下將充分發揮優勢,實現影像、病理等較大數據的快速傳輸,有效提高遠程會診的效率。
5G網絡超低時延超高可靠可實現遠程實時超聲會診。超聲檢查是醫院對于患者的非侵入式檢查中最為普及的一種,在廣大基層醫院中應用廣泛。而基層醫院往往缺乏高水平的超聲診斷醫生,有時僅配備1至2名超聲技師,難以對患者做出有效的超聲診斷。
5G網絡下超低時延可將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時延降至 100ms以下,可實現超聲專家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實時、同步觀察超聲檢查手法與超聲圖像,遠程指導基層醫院完成超聲檢查并出具診斷報告,極大地提升了基層醫生的診斷水平,提高了基層醫生超聲檢查的準確性和患者滿意度。
5G作為無線通信技術,可實現數據的無線傳輸,對于手術室、患者病房等復雜場景,無需進行技術設施改造、網絡布線等操作即可應用,極大方便了遠程會診服務開展,參與方不再局限于會議室。
另外,對于急救等院外移動場景,5G網絡可實現車輛在城市內行駛過程中的連續高速連接,在急救過程中進行遠程專家會診,提高急救救治效率效果。隨著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
未來在遠程會診中,將可以用到更為先進易用的VR/AR/MR技術設備,使參與會診的各方獲得更具沉浸感的體驗。通常復雜的介入手術需要醫生和技師的緊 密合作同時還需要有多種醫療設備的輔助。
醫生和技師需要時刻留意各種監護儀器的數據,同時操作多種影像設備和介入手術設備。而手術室的所處空間一般是固定的,很難再增加更多設備和助手。利用頭戴式混合現實技術,可以大大解放醫生 和技師的雙手,使得所有影像、監護數據、操作界面等都匯集在手術醫生佩戴的頭部顯示器中,醫生可以更關注于手術本身。
大帶寬、低延遲、高可靠的5G網絡結合邊緣計算,可以在無線環境下進行更復雜的數據和圖像處理。在手術醫生和技師不足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通過5G+虛擬現實技術進行遠程協助,進而提高介入手術的效果。
隨著5G普及以及相關標準化的發展和應 用,在實際診療過程中,醫生們經常需要進行多科室的會診討論,5G通信技術可以更好、更高效地把分散在各處的數據、影像、專家連接起來進行實時的合作。
通過應用5G醫療智能網關,醫護人員可以隨時調取和實時分享更多、更大的醫學數據,例如數字病理、高清影像數據等,從而使得腫瘤等疑難病癥的多學科會診更有效更準確。同時,利用5G移動設備的多路高清遠程視頻音頻會議,可以打破空間限制,讓處在各地的專家隨時進行高效的討論,使寶貴的醫療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使用。
來源: 山東人工智能眾創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