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menu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menu>
  •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nav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nav>
  • 專題欄目:ARVRMR虛擬現實

    “ 5G+VR”落地還需過幾關?

    戴上VR (虛擬現實)眼鏡,游客可以全景觀看景區的優美景色,仿佛身臨其境;在VR生物課堂上,鯨魚在“身邊”游來游去,學生們仿佛置身海洋世界;置身VR健身體驗倉,健身時能夠看到后退的風景、感受拂面的清風、嗅到花兒的香味;體驗 VR“翼裝飛行”,能夠感受高空極速飛行……VR技術應用逐漸走向現實。

    隨著5G的進一步發展,VR更是如虎添翼,產業發展加快,應用越來越廣,點亮百姓智慧新生活。不過,VR產業發展還面臨著眩暈、優質內容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要想實現規模化落地應用,還需要邁過多道關。

    5G支撐 VR應用領域日益廣泛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一種運用計算機仿真系統創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態實景以及動作仿真,使用戶產生身臨其境體驗的技術。受限于網絡、硬件等因素,VR曾一度從高峰跌入低谷。2020年,5G網絡建設加快進行,VR技術也隨之進入發展快車道。

    VR成為各種展覽的新入口,打開了人們觀展的新方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此背景下,VR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云端遠程操作的 “神器”。2020年,“皖樂徽聲——安徽音樂戲曲文物展”在疫情之下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得益于逼真的VR場景。觀眾打開電腦,點點鼠標,進行360度全方位的旋轉和縮放,就可以“移步換景”,不僅能看到展覽的各個細節,還能聽到“皖樂徽聲”,仿佛置身展覽現場。2020世界制造業大會舉辦期間,云端看展也成為了時尚,群眾只需要一臺手機就可以“漫步”于“云展館”,全景無死角觀看展會。據了解,這座“云展館”運用的就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呈現出沉浸式3D立體效果。

    在教育、醫療、旅游等領域,VR也派上了用場。在合肥八中VR實驗室里,學生們借助虛擬實驗教學硬件設備就可以完成各類實驗,VR技術與課本內容深度結合,起到直觀、立體、高效的人機互動效果。疫情期間,“5G+VR”遠程觀察和指導系統在部分醫院上線。通過該系統,醫護人員可以進行360度全方位高清遠程診療指導,減少和病患的直接接觸,同時患者家屬也可以利用該系統進行實時探視。在旅游領域,VR更是大放異彩,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景區美景。黃山啟動“5G+VR”全景智慧旅游直播業務,用戶戴上VR設備可以“身臨其境”實時欣賞黃山美景,感受到全新的文旅體驗。此外,VR技術也帶動了在線直播、游戲、視頻等行業的發展。

    5G網絡推動了虛擬現實的技術商用。 5G具有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等特點,讓VR操控變得更加便捷。在5G網絡的支撐下,VR將催生更多新模式、新業態,有望成為創新應用的引擎。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指出,未來VR在工業生產上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據賽迪顧問公司預計,中國VR、AR(增強現實)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突破千億元,成為全球虛擬現實市場的增長中心。

    瓶頸凸顯 發展存在諸多“痛點”

    目前,VR產業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面臨技術、網絡、產業、內容等多重困難。

    在技術方面,VR技術還不夠成熟,有待進一步完善。 VR通過建立虛擬的空間,讓用戶享受沉浸式、交互式體驗。 VR使用時間長了,容易讓人產生眩暈感。 VR雖然走出了實驗室,初步應用到市場,但離規模化應用還有一定距離。

    5G以其獨特的優勢,有力推動了VR的發展。不過,目前,5G網絡覆蓋范圍還不夠廣,實現全面覆蓋還需較長的建設時間,這也限制了VR的應用區域和發展進度。

    當前,VR產業鏈還不夠完善。我國VR企業主要在VR產業鏈的中下游環節進行布局,而在芯片等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不足。 VR產業缺乏相對成熟的盈利模式,行業呈現小、微、散特點。在科技展會上,人們經常能看到VR應用演示,但真正落地應用的并不多。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擺幾臺VR設備,供顧客體驗,這樣的應用程度總體來說還比較初級。

    VR內容缺乏也是制約VR發展的重要因素。 VR設備如果缺乏配套內容,那么就很難吸引消費者埋單。完善VR生態系統,創作VR配套內容,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且成本較高。目前,VR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主攻短、平、快的設備項目,對于耗時費力、收益較低的內容則敬而遠之,這不利于VR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專家表示,破除VR產業的發展瓶頸,要加強跨領域技術儲備,彌補技術短板,同時還要增加VR內容供給,加速推進VR生態布局,構建從技術研發到投資孵化的完整產業鏈條,打造產業基地,形成產業集群。

    培養人才 扎實推動VR應用落地

    無論是研究開發,還是應用落地,VR產業對相關技術人才的需求都有增無減。 VR作為一項新興技術,最缺的不是政策,也不是市場,而是人才。當前,VR領域缺乏相關技術人才,尤其缺乏跨領域復合型人才。

    推動VR產業發展,既要“引才”,更要立足本土培養人才。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2020年版)》,新增虛擬現實技術、工業智能、區塊鏈工程等一批新專業。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已經開設了“虛擬現實技術”專業,加快彌補VR人才不足的短板。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16個新職業,其中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赫然在列。

    我省也在積極布局VR產業。 2020年,省加快5G發展專項協調小組印發 《加快推進5G場景應用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出,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先導應用,重點探索工業視覺檢測、工業AR/VR等應用。推動5G網絡進校園,融合應用5G、超高清視頻、VR/AR等技術實現遠程協同教學與在線資源共享,優化校區間、地域間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施“5G+智慧教育”示范工程,

    在具備條件的學校中率先開展“5G+智慧教育”應用示范,融合云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的沉浸式、交互式遠程優勢,探索開展“5G+全息互動教學”“5G+虛擬仿真課堂/實驗室”等智慧教育試點項目。鼓勵圍繞文化、旅游主題,開展“5G+VR/AR”在文化創意、文藝表演、非遺和文物展示、旅游營銷、文化和旅游體驗中的特色示范應用。實施黃山景區“5G+智慧旅游”示范工程,開展VR景區地圖、VR導游導覽、虛擬漫游、場景重現、人流預警、智慧停車、人臉識別、無人機高清拍攝等5G相關應用,在省內5A級景區推廣。

    專家表示,VR不僅僅是娛樂那么簡單,未來還有望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促進VR產業做大做強,還需要推進5G融合創新,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創業扶持、融資投資等方面加大對VR產業的扶持力度,力爭從行業“跟隨者”變成“領跑者”。隨著5G的進一步發展,VR將加速向垂直領域融合發展,未來有望“飛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 中安在線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