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購物如何能讓顧客感受到類似線下的那種真實體驗?美國《財富》雜志近期的一篇報道就發現了一個趨勢,歐萊雅、雅詩蘭黛、絲芙蘭這種化妝品公司和線下門店,希望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這樣的技術來改善體驗。
Perfect Corp這樣的技術創業公司推出的個性化妝容服務,正好滿足了這些巨頭,以及客戶的需要。現在,他們的服務也已經在中國的微信小程序上線。
AR結合AI,將虛擬化妝帶進現實
嬌蘭首席數字官Jean-Denis Mariani認為,消費者很難在不試用的情況下購買化妝品,良好的購物體驗與產品一樣重要。
問題是,疫情仍在肆虐的當下,如何體驗?

《財富》雜志在自己的報道中提到,即使線上的購物模式可以滿足消費者對任意款化妝品類的需求,也無法通過線上模式嘗試七、八種粉底色號來找到最合適的那一款。
中國臺灣的一家名為Perfect Corp的公司,利用AI和AR的技術,通過面部識別和色彩區別配建了多項服務,推動美容數字化的進程。歐萊雅技術孵化全球副總裁Balooch,稱這項技術趨勢為Phygital。
早在2014年,歐萊雅公司推出了可在智能手機上使用的虛擬化妝鏡Makeup Genius,第一年的下載量超過2000萬。
然而,撇開這些輔助性美妝產品,對于化妝品本身而言,早期的虛擬化妝、線上試色有很大的缺陷,單純的在一張張露出程式化微笑的虛擬人臉上置換口紅、粉底、眼影的色調無異于進階版的小游戲天使換裝,巨大的疏離感讓消費者難以為此買單。
歐萊雅意識到消費者對已有的科技美妝產品不滿意的現狀,在疫情的催化下加大了對美容科技企業的投資,收購加拿大美妝AR技術先鋒公司Modiface Inc,并與谷歌合作。
消費者可以通過Google Search找到“增強現實美妝體驗”,試色方面,不局限于唇、眼睛、腮紅等傳統美妝產品。針對消費者對染發個性化的需求,推出了虛擬試發色技術與旗下染發品牌Color&Co。
在視覺方面,妙巴黎推出了一款魔鏡,顧客隨機挑選任意款口紅,這面鏡子就能立刻展現試色后的真實效果。將AR體驗結合實際產品創造出近乎于真實的試色體驗。
社交平臺加速虛擬化妝的推廣
放眼全球,YouTube、谷歌、Snapchat都增強了與美容品牌的合作,致力于提供虛擬試妝服務。
歐萊雅、雅詩蘭黛、強生等多家巨頭已經在了賽道上。與互聯網大廠合作,強強聯合,是不少化妝品巨頭的選擇。
據《財富》報道,去年年底,強生旗下露得清與谷歌和YouTube合作,利用其新的虛擬試妝技術,讓消費者在YouTube觀看美妝視頻的同時,嘗試露得清的唇彩。而在與亞馬遜的合作中,在技術加持下完善虛擬的網絡試用方案,預計會在2021年推出其成果。
另一邊,視覺社交網站“Pinterest”將YSL、蘭蔻、Nyx等品牌的4000多種美妝顏色引入平臺,結合相機功能,用戶可以輕易看見任意款眼影在自己眼睛上真實的效果。

同樣,據報道雅詩蘭黛全球消費者營銷和網絡高級副總裁喬恩羅曼也表示,為顧客提供最具個性化的服務是雅詩蘭黛的核心目標。
2019年,雅詩蘭黛借助YouCam Makeup推出了虛擬配色體驗。疫情后,雅詩蘭黛加大了科技技術方面的投資,推出了虛擬膚質分析系統,用人工智能技術帶來個性化的皮膚護理方案。
香奈兒、YSL專注于為顧客“定制”色號
YSL、香奈兒等美妝巨頭2020年流年不利,卻也讓這些巨頭的技術項目起死回生。歐萊雅幾年前曾經孵化過一些名為Perso的服務,如今擱置幾年之后重啟。一個月前,歐萊雅推出了名為“YSL Rouge Sur Mesure”的服務。
這項服務利用YSL標志性的啞光口紅,完成個性化色調的組合搭配,其色調組合方案成千上萬。
香奈兒也推出了“LipScanner”美妝應用程序,香奈兒還為此申請了專利,香奈兒旗下有一個名為Connected Experience 實驗室的團隊,一直十分神秘。香奈兒一直拒絕公開團隊的具體細節。
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的目的依然是銷售口紅。在使用LipScanner時,消費者的人像將于400款香奈兒口紅進行膚色匹配,最終目的還是銷售口紅。
另一位美妝巨頭迪奧也沒有閑著。
疫情期間,迪奧選擇加大線上店鋪的影響力度,開設了3D虛擬線上店鋪,不同于傳統的線上美妝店鋪,Dior 在店鋪的陳設、細節上格外用心,意在讓客戶即便身置家中,也能感覺到巴黎香榭麗舍店的氛圍。
“虛擬化妝”落地
過于“雞肋”,是豆瓣“我愛化妝品“小組組員“檸檬”對于目前虛擬化妝體驗的評價,虛擬化妝技術不成熟。當消費者拆開網購包裹,在臉上進行真實的試色時,依然不同于虛擬化妝體驗。
Balooch在一次采訪中表現出深深的擔憂,幫助顧客挑選最合適的產品是一家品牌的職責所在,尤其是在產品過剩的時候。
對于消費者來說,線上購物雖然讓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產生了距離感,但另一方面來說,也減少了消費者做決定的時間。在虛擬化妝技術的催化下,400款產品同時體現在臉上,沒有一點點的反應時間,多出超出預期的消費是必然導致的結果。“這么獨特、適合自己,不買就錯過了。”

《財富》雜志提到對于興起的虛擬美妝,略有疑問,對比線下美妝體驗,與線上的虛擬美妝,線上產品種類繁多,而技術之外依然缺乏面向于顧客的體驗感靈活性。
虛擬化妝目前最大的改變是產品個性化,為了解決單一的程式化配色方案,國內阿里巴巴推出YouCam試妝技術為消費者提供線上購物體驗。
某種程度上來說,消費者獲得短暫的主動權后,是更多泡沫式的無用消費。
問題是,產品本身有改變嗎?虛擬化妝是否真的有用呢?
而La Roche-Posay公司旗下的Efaclar Spotscan將美妝技術與智能手機相結合,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掃描用戶的臉部與6000張專業照片進行對比,幫助皮膚科醫生診斷黑素瘤等皮膚疾病。
真正有益于虛擬化妝技術推廣的環境與社會因素,不是社交媒體上各家流量助推,而是產品有沒有關注到用戶真正的使用體驗。
玉蘭油在傳統美容行業轉型很快,順應消費者有效購買護膚品的需求,玉蘭油推出了Skin Advisor。
從線下購買到線上銷售,美妝品牌旗下的智能膚質分析平臺和推薦的產品無法完全取代皮膚醫生,但通過科學化的數據分析,美妝品牌可以提供消費者健康的皮膚護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