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Christian Holz教授領導的一項關于VR可穿戴設備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了《Proceedings of IEEE VR 2021》上。
該研究圍繞一項名為TapID技術展開。
當前,VR觸摸、互動的技術實現路徑要求用戶必須佩戴專業的可穿戴手套或者將手放置在攝像頭面前,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的這項新技術是通過簡單的腕帶實現的。
該技術基于一個簡單的事實,即當我們每一根手指敲擊一個堅硬的表面,就會產生一個振動。
在具體的實現層面, TapID腕帶材質是橡膠的,配備了兩個加速度傳感器能夠檢測到振動通過腕骨傳播時的振動。同時,與腕帶連接的計算機上基于機器學習的軟件就能對腕帶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它根據檢測到的振動分布來確定在什么時間點哪根手指敲擊。
如果用戶佩戴了VR頭顯設備,還可以將鋼琴或者計算機鍵盤之類的虛擬界面投影到桌面或者墻面等真實的表面上。然后頭顯中攝像頭將跟蹤哪根手指敲擊哪個鍵,以便在TapID腕帶檢測到手指敲擊時系統指導按下了哪個鍵。
用戶在佩戴雙TapID腕帶后,可以彈奏虛擬鋼琴。
不過,雖然有一些VR設備可以單獨使用攝像頭來檢測實際的手指敲擊動作,但它們通常沒有物理鍵盤那么敏感與精準。相比之下,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這項技術研究,在18名志愿者參與的實驗室測試中,證明了TapID技術能夠比此類其他技術表現更好。
一旦該技術進一步發展甚至應用,那么它不僅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腕帶產品,也可以納入現有的可穿戴設備當中,比如智能手表。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