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在廣州黃埔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中,黃埔區檢察院首次使用了“3D現場重構技術”進行證據展示,通過案件現場還原方式,讓庭審參與人員“身臨其境”。
轉變
讓案件經過“看得見”
一間狹窄的洗頭間,一把本意用來防身的修眉刀。一場糾纏不清的情感,一個沒能控制的本意。是過失還是故意?是傷害還是殺人?這樣一個復雜的作案現場以及諸多介入因素的致死過程,以前只能通過言詞證據加以呈現。
如何更好地履行舉證質證責任,讓法庭調查看得見?黃埔區檢察院有了新的轉變。通過“3D現場重構技術”,該院讓庭審各方以第三人稱視角“親眼看見”被告人所說、所做、所為。雙方“進入”案發現場的情景,屋內的陳設和擺放位置、雙方的具體動作等,所有細節一一展現在庭審各方眼前。
案件
一把修眉刀下的感情債
(案件現場還原)
5月7日,因疫情防控需要,剛剛在看守所度過18歲生日的被告人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參與庭審,被告人的法援律師、公益監護人,被害人的父母、辯護人均到庭參加。在公訴人的一側,則是操作案件現場還原系統的技術人員。
(案件現場還原)
被告人和被害人原系男女朋友關系,后因感情糾紛,雙方分手。案發當天,被害人來到被告人工作的地方求復合,被告人不厭其煩,掏出隨身攜帶的修眉刀抵在了被害人的脖子上,怎知只想用來嚇唬一下的刀片因沒有控制好力度,從被害人的脖子上劃了過去。
庭審
VR還原案發經過
“被告人,請你隨著技術人員的視角環顧重構的VR場景,是否就是你傷害被害人的地方?”
“是的。”
“剛剛技術人員依據你的講述,通過動捕手段還原了案件過程,是否與實際發生的情況一致?
“是的,很清楚。”
庭審進入舉證質證環節,在公訴人的訊問下,技術人員依據被告人所述開始還原案發經過,隨著被告人的陳述,大屏幕上的場景不斷變化,從先后走入現場,到雙方發生言語及肢體糾紛,再到被告人用修眉刀劃傷被害人頸部,整個場景實時而又明晰,真實而又立體。
目前,該案還在審理之中。
解讀
智慧檢務的全新運用
長期以來,對于一些重大復雜的刑事案件,僅依靠傳統的現場勘查,難以實現案件的場景化重現,對案情的還原不夠直觀。在司法實踐中,傳統的案件現場記錄方式也存在諸如現場已被破壞,只能通過文字及圖片描述來重構現場等短板。通過VR技術的引入,我們尋找到了一種盡可能全面、準確、真實地重現案件現場的手段。
此外,依照新刑事訴訟法對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的規定。黃埔區檢察院也以申請鑒定人出庭的方式,申請黃埔區公安司法鑒定中心法醫出庭,就本案尸表檢查情況及尸檢報告結論的推進過程作出了專業的解讀,為案件定性量刑提供了有力參考。
來源:二三里資訊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