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牛年央視春晚上,無法到場的周杰倫、劉德華通過“云錄制”的方式登上春晚舞臺的畫面嗎?這場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表演方式,引發網友熱議:看上去就像在現場一樣。
一個多月后,視頻平臺愛奇藝同樣用這種思路,為《青春有你2》出道女團THE9辦了一場沉浸式虛擬演唱會。
這是一場全程表演使用XR技術呈現,實現舞臺、虛擬觀眾席、實時互動等多種形式融合的線上演唱會。觀眾可以通過切換多個機位視角,選擇更為個性化的觀看和互動方式。
愛奇藝方面告訴新浪科技,這次演唱會整體是限量售票,在演唱會開始前就已全部售完,拿5000張的高階票(尊享狂歡套餐)為例,在演唱會開始的提前一周已全部售完。
在演出結束后,#劉雨昕solo舞臺##THE9演唱會##喻言抹口紅#等數十條與這場演唱會和藝人相關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關于這場虛擬演唱會背后的創作模式和未來發展空間,以及這種內容形態對于愛奇藝的意義,新浪科技與這幕后主創,以及愛奇藝高管們聊了聊背后的故事。
一、龔宇親自抓:可以“一魚多吃”的數字資產?
在演唱會開始的半個月前,愛奇藝發布全新內容產品“云演出”。而THE9的這場演唱會,正是其中的首打項目。
“虛擬技術對于愛奇藝來說,更多意義在于內容形態的新模式探索上。可以將不同題材類型的內容用虛擬世界的這種體系連接起來,呈現出一魚多吃的那種夢想。
“一魚多吃”是愛奇藝核心戰略,也是打造生態系統的邏輯。CEO龔宇曾稱,愛奇藝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將文學、漫畫、輕小說、網絡游戲與商城等,通過IP將服務與內容串聯起來,形成“一魚多吃”的商業模式。
虛擬技術的“一魚多吃”法在于,打出一套體系化的模式,可以應用到包括云演出、劇集制作、綜藝等在內的多種內容品類中。
據介紹,本次演唱會,愛奇藝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搭建、技術投入、內容制作。基礎設施搭建上,落地了首個虛擬制作基地,并配合云演出上線了多場景票務系統云票;在技術投入方面,使用大量的XR(AR、VR、MR)虛擬制作技術;在內容方面,提供多視角觀看、藝人粉絲共創合作舞臺、遠程應援、現場大屏連線等多種互動玩法。
愛奇藝的設想是,虛擬技術體系相當于一套數字資產,這個模式的探索,意味著平臺制作內容的方式,在不同的題材之間,得到了重復使用和極大的效率提升。
此次演唱會的執行制片人吳磊表示,對于行業來講,除了演藝事業,也會改變電影制作、作為實景拍攝的重要補充,提升視覺感受、空間轉換、制作效率、全球協同的空間。
當然,前提是如何能夠保存好這些虛擬資產,以及提供新的玩法吸引用戶參與進來,這是平臺需要思考和開發的方向。
二、虛擬技術“押寶”下一代娛樂內容趨勢
愛奇藝副總裁楊海濤在采訪中提到,這一次THE9虛擬演唱會的開始,是愛奇藝對于下一代娛樂內容產品的探索。
“這是個創新業務,但公司是非常大投入和支持的。可以說是CEO(龔宇)親自抓的業務。他從前期建設,到這次演唱會,整體都親自參與很多細節,做協調,開了無數次的會。”據其透露,各部門配合了很多,公司對這件事情的投入都是上千人的。
目前,虛擬技術雖然只是愛奇藝智能制作板塊衍生出來的一個分支,但也是整個愛奇藝智能制作的戰略規劃中的一部分,不僅為虛擬化制作和演藝服務,也是內容的一部分,更多的功能是服務愛奇藝內部的自制內容管理和技術推進,以及提質增效、創造新的節目形式。
據愛奇藝副總裁、智能制作部負責人朱梁介紹,在公司內部,智能制作算是連接技術團隊和內容制作團隊的中臺部門,對接來自業務部門的需求。其中,技術的各個部門發揮各自的長處做支撐,智能制作部相當于一個橋梁做接口,同時也有自己的研發和產品供給前端。
當然,做虛擬技術這件事,除了未來內容制作整體效率的提升,、新內容形勢的探索外,對愛奇藝來說,在會員業務增長壓力較大的當下,云演出帶來的商業化想象空間無疑充滿誘惑。
除了票務和直播打賞,由于THE9的這場云演是打頭陣的,為保證內容和用戶交互體驗,暫未做商業化嘗試。其中,在票價分為兩類:歡樂漫游套餐VIP139元和尊享狂歡套餐399元。
對于此次演出具體的成本投入和收入數據,愛奇藝方面并未披露。不過在談到未來的商業化思考時,楊海濤提及,可能比傳統演唱會的商業空間更大。因為傳統演出在線下,商業空間是票務加贊助;但是線上模式就有了更多想象力,比如衍生品,肯定會有更多元的商業化收入在里面。
未來,如果這種模式可以規模化應用,將會大幅提升云演出的場次,票務、直播收入、冠名、廣告、衍生品等方式,將為云演出商業化帶來更多想象力。
三、“突然給你10個億,反而不會花了”
不過,一種新的內容方式,從創造到被大眾接受,往往是個艱難的過程。尤其對于習慣了線下親眼看偶像演唱會、參與真實互動的粉絲們來說,云演出帶來的感官體驗,很大程度上是不同于線下的。
談到創作中的挑戰時,朱梁就提到,線上模式是無法完全復制線下體驗的,比如握手會,但是線上的技術可以帶來新的互動體驗,比如這次就同時讓325個人跟THE9之間進行直播聯線,一起做游戲、一起回答問題、面對面聊天,這是在線下幾千人的場子內沒有辦法實現的交流。
為了增加場景的真實感,團隊為這次演唱會設置了三個虛擬機位,而在以往的演出制作中,是沒有這么大規模投入的。另外還要配合三個機位的不同渲染視角,在硬件軟件的調控上、節目的編排上,都要做特別的設計,才能保證在現場直播的時候能夠給觀眾呈現更多的沉浸化的視覺感受。
總導演譚寅子認為,雖然無法和線下一樣,實現與現場觀眾大合唱等的互動,但是虛擬演唱會解決了線下演唱會舞美太單一的問題,帶來了更多想象力和空間的展示力。“這一場,我們的舞臺可以突然變成沙漠,變成樓頂,技術帶給我們的空間展示力和想象力,是和線下舞美完全不一樣的氛圍。”
同時,虛擬舞臺可以更好結合藝人自己的想法,比如陸柯然希望個人solo舞臺的背景可以有點異域風情的感覺,能稍微嫵媚一點,顛覆她以往的形象,團隊就真的打造了宮殿的虛擬場景。技術,讓藝人在內容創作上也有了更高的參與度。
當然,所有的想法從被提出到實現,并不容易。
對于總導演譚寅子來說,最大的考驗在于,突然沒有了空間大小和舞臺樣本的限制,全靠技術、腦力、想象力來創造一個虛擬的舞臺。
“就像《西虹市首富》里突然給你10億,讓你必須花完,你反而不會花了。”
譚寅子說,沒有了對空間的考慮后,更多思考的是對于概念的體現,以及每一首歌的設計,“我們會投入更多的人力和周期,接下來是,想象的東西能不能落實到真正的技術上面去,需要很長時間的測試,其實整個過程當中更多的是腦力和技術方面的考驗。”
整體來看,若與辦一場線下演唱會相比,這場虛擬演唱會投入要大很多,“但是我們看中的是這個是一場開始,它會形成一個產業,會重復利用。
據其透露,未來愛奇藝在虛擬制作上會有很大的投入,除了演唱會上,也會規劃在線下舞臺劇場,以及影視制作上。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