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menu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menu>
  •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nav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nav>
  • 專題欄目:ARVRMR虛擬現實

    華為VR音視頻解析——VR音樂成為華為VR生態建設的重要拼圖

    4月15日,世界頂級鋼琴大師郎朗的首部VR音樂作品正式上線華為視頻VR專區和華為VR視頻,成為華為VR音視頻平臺的階段性重磅作品和VR音視頻平臺生態建設的里程碑,同步上線的還有其他幾位歌手的相關作品。

    我有幸參加了這場線下的媒體品鑒會,現場體驗了VR音樂作品,真機體驗對硬件的要求其實不高,一臺華為VR眼鏡,以及一臺最簡單的耳機,有線或者無線都可以。

    不得不說,現場體驗,極其震撼。

    開場之前,華為邀請了嚴雯君做開場演唱,一個很小的空間,現場一共幾十個人,我距離藝人的距離大概3-4m,這種現場聽歌的感覺確實很棒,一般的演唱會現場是不可能做到這個距離的。

    即便如此,其感受還是不如VR音視頻來得震撼。

    在VR音視頻里,相當于藝人在你約1m的位置,面對面專門對著你演奏或者演唱,3D真人感受,沒有視頻中常見的畸變和距離感,能夠清晰看到藝人的面部細節、表情、頭發……,最真實的人身輪廓和現場氛圍,你可以360°轉動去看整個環境里的任何部分。

    作為華為VR生態建設的一部分,華為VR音視頻在去年9月發布之初就吸引了大量目光,但真正的作品上線其實是從這次發布會開始的。當然,目前的作品上架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生態建設速度會是決定體驗的關鍵,因為我們不可能買一臺設備就為了聽幾首歌。

    對于虛擬現實技術來說,因為其全新的視覺體驗和交互方式,被認為是未來極具想象力的技術方向,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是相對小眾的產品品類,一臺VR眼鏡,我買回來到底是做什么的?能帶來什么樣與眾不同的體驗?

    這是整個行業在探索的問題,也是決定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業界一直在做兩件事兒,一是硬件產品的快速迭代,二個是內容生態的不斷建設。

    華為切入VR行業后,選擇的是以手機為處理平臺,連接頭戴VR設備,相較于PC端VR,整體的便攜性得到了保障,尤其是涉及到身體運動的動感體驗場景,優勢明顯;相較于一體機,由于處理平臺的外移,整機的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佩戴舒適感更優。

    而將手機生態全面導入,可以解決VR平臺的生態內容不足的問題,大幅度拓展VR的應用場景。

    但筆者覺得,將手機生態導入VR,這只能是VR生態建設早期的權宜之計,這部分體驗更像是嘗鮮,而很難形成真正的用戶粘性。

    縱觀影像技術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從2D到3D,整體的觀影體驗在不段飛躍,尤其是3D大片所營造的身臨其境的感受,非常不錯。

    然而,這和VR電影相比,依然有巨大的差距,目前階段,VR電影依然是少數的嘗鮮短片,拍攝成本太高,終端數量不夠,難以形成良性的商業循環。

    所以,對于業界來說,降低制作成本,豐富生態內容,以內容促進用戶群發展,用用戶群反哺內容制作,最終形成良性循環,這是業界發展的關鍵。

    華為VR音視頻平臺,我們其實可以認為是VR電影的簡化版,場景更加簡單,制作成本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以激發創作者的熱情,以豐富內容制作。針對目前業界技術發展不夠成熟的痛點,華為推出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包括前期制作的拍攝相機和軟件、后期制作的編輯軟件和播放器,以及發行平臺和終端設備,從制作到發行,全面服務。

    在發布會現場,華為VR音視頻產品總監Xinxin詳細介紹了華為這部分的工作內容,主要基于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這種針對化的場景拍攝,極大地簡化了前期素材拍攝和后期素材剪輯處理的難度,而因為場景本身的特征,這種簡單場景的拍攝并不影響觀影體驗。

    第二、華為所提供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是業界此前所沒有的,相當于將這種專業的定制化影棚制作簡化成了在華為幫助下的流水線,用規模降低成本,未來,華為希望把這套解決方案能夠推給內容創作人,這個是目前的業界所沒做的事兒。

    第三、華為本身龐大的用戶群體是華為做內容分發最大的底氣所在,華為的VR音視頻是可以直接在華為視頻上觀看的。當然,如果想要我所說的這種真正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是需要VR設備。因為用戶群體的保障,未來規模化反正會更為容易。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這種形勢的內容甚至如快手抖音這種,人人都可以拍攝,人人都可以上傳,那么其內容生態會以怎樣的速度拓展?

    這或許才是5G時代后,VR時代到來的根本驅動力了,極大地減低作品創作門檻,由此帶來的極快的內容豐富度。

    當然,這部分依然處于基礎階段,華為未來計劃把該平臺的技術能力開放給更多內容開發者,讓更多人參與到VR音樂的創作生態中。想要做到人人都可以拍攝,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音樂制作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無論是古典音樂的彈奏,還是流行歌曲的演唱,其對這種沉浸式的現場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而這種現場感所帶來的體驗,本身就是現場音樂會的獨特所在:

    喜歡聽音樂會的朋友應該能夠理解這一點,現場聽音樂演奏和視頻的感覺截然不同。以及,即便是現場音樂會,你也不可能坐在歌手眼前1m的距離,清晰地看著她或者他演唱或者演奏

    對于郎朗所說的這種現場感,我覺得包括兩部分,視覺和聽覺的現場感,音畫合一。

    而對于華為來說,其技術亮點也是圍繞音畫同步來展開的。

    在畫質上,華為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13K*9K的業界最高分辨率3D VR視頻,整體內容的畫質表現相較于目前行業現狀,有大幅度提升。

    我在現場向華為VR音視頻產品總監Xinxin提了一個問題,華為表示能夠做到業界更低的成本(約為傳統VR制作的1/10),以及,更高的畫質,是如何做到的?

    回答是: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采集端的標準化,而畫質和表現的保障,則是解碼和編碼標準本身的制定和采用,很多時候內容畫質的問題并不是出在采集端,而是編解碼和傳輸過程中的信息損失,這方面華為其實是走在行業前列的,這大約也是為什么大家說,一流企業做標準。

    以及,華為VR音視頻通過自主研發的3D空間音效能給用戶帶來3D視覺畫面和空間音效深度結合的沉浸式視聽體驗,傳統立體聲是2聲道混合,傳統多聲道設備能夠提供5-7個聲道,而華為的3D音效可以提供理論上無限制的聲道表現。

    這種空間音效能夠更真實地還原現場的音效特征,包括聲音混響、方位、衰減、空間化、多角度效果等等,通過更真實的場景音打造,配合VR的360°全景視角特性,更大程度地還原音樂會現場感。

    這段文字可能比較拗口,用簡單點的言語描述就是,比如某一個音視頻歌手,在VR里,你看到他在你正前方,立體聲也是來自于正前方,而當你頭轉到左邊的時候,你能夠明顯聽到聲音來變成自于你的右方,而傳統的立體聲其實是沒有方位感的。

    這種方位感營造的本質就是為了增進沉浸感,也就是VR體驗一直所強調的,如臨其境,真正到達現場的感覺。

    這種感覺其實不只是適合于VR音樂,也同樣適合其他的VR內容場景,比如VR游戲。

    現場有媒體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目前的VR應用主要以3D游戲為主,為什么華為會選擇以VR音視頻的角度切入,未來是否會拓展到其他的應用場景下?

    華為給出的回答有兩個信息:

    第一個信息是,華為之所以選擇音視頻切入,是因為音視頻本身的場景特點很適合VR設備,你所喜歡的歌手坐在你的眼前,專門為你演奏,這種體驗對于音樂愛好者,尤其是喜歡現場音樂會的愛好者,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

    第二、VR場景構建的核心技術其實就兩個,3D影像的采集或者3D音頻的采集和構建。而這部分基礎技術做成熟之后,其實是可以很快切入到其他領域的,而華為,一直是一家癡迷于基礎技術研發的廠商。

    對于VR生態建設來說,VR音視頻是一塊很有意思的拼圖,一方面,它能夠為用戶提供真正具有粘性的體驗,讓VR設備在音樂發燒友群體里逐漸變成剛需性產品,為產品本身的生存邏輯開疆擴土;同時也為音樂人提供全新的內容創作方式,而內容創作對于目前的音樂人來說,也同樣是需要革新的地方。

    一旦用戶和創作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形成,整體的生存邏輯問題也就解決了。

    當然,對于華為VR生態來說,VR音視頻只是拼圖的一部分。隨著華為VR生態建設的持續推進,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一系列這種細分市場生態構建的動作開展,當這種VR生態拼圖逐漸構建成一個大的VR內容生態池時,華為的VR產品線就真的有機會成為又一個巨頭了。

    當然,這種暢想的前提是,VR市場本身需要快速發展,實際上,目前的業界已經開始爆發了,2020年,VR頭顯設備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72%,而根據IDC的預測數據,這個增長率接下來會保持下去,在幾年后,VR設備可能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增長到7000萬臺的級別。

    作為先行者,平心而論,華為的VR音視頻平臺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體驗是震撼的,生態建設的道路依然是漫長的,但隨著生態本身的完善,這種全新體驗所帶來的產品生命力,我覺得是難以阻擋的,而這,或許才是這種全新內容形式最大的意義所在。

    來源:小蒜苗長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