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各家論點甚囂塵上,幾乎達到了混沌的狀態,無頭緒、無結論也無落地。這一「橫空出世」的新概念短短一年迅速席卷了幾乎所有科技行業。元宇宙新浪潮興起,除了資本的暗中操作之外,也少不了科技圈各位領軍人物的推波助瀾。
馬斯克銳評元宇宙一詞為「營銷話術」,庫克表示蘋果從元宇宙中看到「巨大潛力」,亞馬遜、英偉達等等世界級頭部企業也紛紛加入元宇宙戰局,連科研泰斗錢學森30多年前于信中提到對VR技術的展望也被拉出來為元宇宙「站臺」。
如果說前面幾類或出于記者提問、或由于時代裹挾,那么有一個人就顯得更加與眾不同,他就是Facebook的創始人和CEO——馬克·扎克伯格。
網絡的展望(即希望人能在虛擬世界里像現實世界里一樣親密交流),以及Facebook正在從事的VR/AR研發工作與元宇宙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甚至將「Facebook」這一金字招牌改名為「Meta」,以顯示其對元宇宙的決心和信心。
在近期Meta元宇宙平臺Horizon Worlds節目《Vidyuu Studio》中,小扎又拋出了重大消息,Horizon Worlds開始測試開發者營利工具。這一消息引發了各界的關注,也讓我們產生了好奇,小扎口中的開發工具是什么樣的運行模式,為創作者又能帶來什么,以及會對Meta的元宇宙計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新營利工具并不是Meta的突發奇想。一直以來,Meta都很重視對開發者社區的維護。去年7月,Meta宣布計劃在未來一年半內向創作者支付10億美金以激勵社區。
同時,在本次在采訪中,扎克伯格表示:“創作者獲利??非常重要,因為你們都需要能夠養活自己并過上美好的生活,從而建立這些很棒的體驗。”此外,一些開發者也在社區中表示,希望平臺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未來很大部分都用來反哺平臺。
在平臺和開發者「雙向奔赴」的情況下,為Meta當家花旦Horzion推出營利工具并不奇怪。那么這款工具或者說Meta對開發者設置的營利方式究竟是什么呢?
它分為兩部分。
其一是可以通過工具在自己的Horzion內容中加入收費入口。根據 Horizo??n 產品營銷總監 Meaghan Fitzgerald 的說法,創作者可以出售所有東西,比如進入他們Horizon世界的VIP區域,以及一些道具,比如虛擬珠寶、籃球等等。這一工具目前僅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區域開始測試。
知名科技媒體The Verge認為,Meta是通過內購測試追趕Roblox 和 Rec Room 等其他 3D 社交平臺的腳步。后兩個平臺都有不同的內購模式,Rbolox以此獲建立了為人津津樂道的強大社區,后者也憑借此迅速發展,并且也優先考慮為創作者建立商業。
除此之外,Fitzgerald還透露未來可能會在Horizon中加入廣告收益的可能。
其二, Meta開啟激勵計劃測試,每月讓達標的創作者獲得更多獎勵收入。Meta不會對創作者獎勵相關的內容收入收取任何費用,收入將和獎金一起全額支付給創作者。這一計劃僅在美國進行測試。
以上兩項計劃產出的內容,只要在美加兩地滿18周歲的用戶都可以購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參與兩項營利測試的創作者必須遵守Meta對于Horizon Worlds制定的所有規則,包括VR環境中的行為指南和Horizon Worlds內的特定內容禁入政策(不能澀澀別想了!),才能獲得收入,否則會被從計劃中刪除。
針對這一計劃,各界認為,這是Meta邁向元宇宙的重大進步。扎克伯格在《Vidyuu Studio》中也談到:“如果你對元宇宙有所想象,那么在其中交易買賣、把商品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世界一定是重要的部分。但首先,這虛擬世界里需要有人們想買的東西才行。”
他還補充說:“我認為最終這些數字產品會和人們理想的不同,所以需要大量的實驗和創造力(才能達到想象中的效果)。”言下之意,這一次功能測試也被Meta認為是構建元宇宙的重要測試。
抽傭47.5%、被蘋果批虛偽,開發者能從Horizon中獲利嗎?
了解了這一次的計劃內容,我相信很多開發者和我一樣,更關心分成機制。不過,關于分成機制,我們先來回憶一則消息。
2021年3月8日,扎克伯格表示到2023年之前,Facebook不會向內容創作者收費,這一消息被認為是內涵當時正處在多項反壟斷訴訟案的蘋果。
再來看看Horizon新營利工具如何收費。如果是基于Quest開發并銷售,Meta先抽3成,再從收益的70%中抽取25%。如果不使用任何Meta的開發工具和平臺,就收取25%。有媒體計算,按著前一種方式,每一筆收入,Meta大約要抽成47.5%。
作為反蘋果收「過路費」的急先鋒,Meta這將近50%的抽成也引來了蘋果的譏諷。蘋果發言人Fred Sainz表示,Meta不斷攻擊蘋果向開發者收取30%手續費,還動輒以小型企業及開發者作為代罪羔羊,現在又要向開發者收取高于其它平臺的傭金,暴露了該公司的虛偽。(App Store和Google Play Store上最高抽成比例為30%)。
當然,抽成機制也不可能如此「赤裸裸」,前文提到的「激勵計劃」中,Meta不會收取任何抽成,收益全額歸開發者。
拋去大廠之間的針鋒相對不談,Horizon新營利工具看起來有些「殺熟」的意思,使用Meta工具同時又發布在Quest的游戲,要收兩次「過路費」。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把開發工具和銷售平臺的費用分開看待,比如開發工具應該與微軟辦公系列、Adobe系類似,按年或按公司付費,抽成與Steam、App Store等平臺相似,那么是否前者動輒一臺電腦幾千塊、一家公司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費用對一些小型工作室來說,成本更高呢?
不過,我們認為,Meta后續會給出更合理的方案來,但就目前測試階段來說,現在的方案能更快把計劃執行起來,對Meta來說是個更好的選擇。
雄心勃勃,Meta駛入元宇宙「快車道」
這一年多來,Meta不僅重點發力VR里如Horizon World這樣的社交軟件、致力于打造當下的元宇宙,更是成立新的技術中心、宣布未來將為元宇宙業務分配大量的資源。相比于文章開始提到的一些公司,乃至于大部分加入元宇宙大軍的企業,Meta都屬于當之無愧的排頭兵。
我們認為,能成為排頭兵,或者說在元宇宙業務上十分活躍,是由Meta公司本身的性質決定的。
首先,是Meta的社交基因。扎克伯格在諸多場合都聊過自己從小就有的社交帝國夢想,從大學時期開始的Facebook一定程度上幫他完成了一些,但還并沒有完成。出于種種原因,扎克伯格將希望寄托在了VR/AR以及以后的元宇宙身上,認為它們更能夠承載這一夢想。
其次,是歸功于對Oculus的收購,為Meta帶來了深耕VR/AR多年的技術經驗。VR/AR是目前來看相比于其他更接近元宇宙設想的技術。同時,Meta又花重金建設內容生態,構建了目前VR行業獨一檔的良性生態循環,這些讓Meta自然成為更接近元宇宙的企業。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當年陷入隱私門的Facebook讓扎克伯格面對股東的巨大壓力,不得不拿出一些實績來做出改變,或者提供給股東們一張新的大餅。
不過無論如何,目前來看,元宇宙行業上,Meta的的確確已經駛入「快車道」。至于開了快車會發生什么,我們只能靜觀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