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消費級 AR 市場主流的產品基本采用的都是 BB+MicroOLED,如雷鳥 Air、nreal Air,另外,業內普遍認同的的未來 AR 方向一定是基于 MicroLED、光波導這樣的創新產品,但這類產品的出現可能會微晚一點,但是雷鳥的定位是希望打造革命性產品。也正因此,雷鳥采用了兩條技術路線同時推進的方式。
雷鳥將消費級 AR 市場劃分為“早期市場”、“主流市場”和“生態爆發”三個階段。雷鳥的業務核心就是做好前期階段的工作,努力打造革命性產品,用最佳的體驗去占領用戶群體,這也是雷鳥創新的最大戰略。
而具體到產品規劃,雷鳥已經基于大戰路制定了一系列路線設計,預計每年都發布兩個新品,努力成為國內的行業領軍企業,并且在2024年發布革命性的 AR 眼鏡。
雷鳥認為,AR產業實際上是個金字塔,最底層是功能簡單型產品;第二層則是基于 Birdbath 和光波導的產品,它們共同特點就是畫質好、分辨率高,可以移動和躺臥觀影;第三層則是基于光波導技術的產品,它們畫質不佳但信息提醒功能強大;最高級別,就是前面兩個層面的產品再附加 AR 功能,主要目的就是在顯示上疊加其他元素。由于光波導技術可以很好地平衡顯示,所以雷鳥正在籌備的雙目全彩光波導眼鏡就使用這種技術。
至于雷鳥是如何在短時間里拿出了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產品,以及它的優勢在哪里。對此,雷鳥也作出了回應:
Birdbath 產品線的核心邏輯和目標并不是純粹的 AR ,如果在一個產品上疊加太多東西就會變成四不像。因此,雷鳥 Air 這一系列產品的核心是基于目標人群、場景和體驗進行深度打磨。雷鳥內部有一套用戶洞察的方法論,會通過大數據、用研(研究用戶)、交流、調查問卷等形式,去洞悉用戶的使用場景和體驗反饋,并基于此對產品進行迭代和優化。雷鳥透露,即將在 10 月 20 日發布的雷鳥 Air 1S 的核心提升便是落在佩戴感和使用體驗上。
用戶需要的并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它所帶來的功能,而 AR 眼鏡擁有更靈活的顯示,人機交互的能力也明顯更強,其先進性要明顯超過手機。
2.智慧助手
在這個領域里 AR 眼鏡會同時面向 TO B 和 TO C 。由于 AR 設備的特點就是其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力,這一點和人類本身是一致的 —— 80%是視覺感知、其余的則是聽覺感知。在此基礎上,如果設備再輔以 AI 能力,那就能實現很多常見的實用功能,例如翻譯和導航等。
3.虛實融合
虛實結合這個話題,其實同時存在于多個 XR 領域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雷鳥對這個概念的解讀則非常具象化——當下的互聯網只能做到虛擬世界的映射,例如滴滴、微信等軟件都是這樣,它們都受到手機屏幕的限制,但如果能從虛擬映射到現實,那空間就會變得無限大。AR 在這個環節里就比 VR 更有優勢,例如我們未來可以在現場的真實座椅上看到其它人使用虛擬角色參會(通過 AR 眼鏡觀看)。
在具備了扎實的技術和前景預判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正確理解用戶行為。當下 Birdbath 技術成熟的核心就是顯示效果好,而這是基于大部分用戶對畫質的需求,但用戶對顯示的主要需求維度正在發生變化:大家過去都在追求大屏,現在則希望設備靈活、便攜,所以雷鳥的 AR 眼鏡就加入了移動式觀影和躺臥式觀影兩個主要場景。
更重要的是,AR 眼鏡所帶來的價值,也會極大促進用戶的購買欲。對于這一點,雷鳥認為 AR 其實可以包含 VR 的大部分功能。
要知道,最好的創造世界的方法就是讓人感覺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VR 產品由于出現較早、部分大廠產品的知名度較高,所以大家愿意去使用它,而 AR 眼鏡其實能實現所有 VR 效果,甚至可以在現實里疊加更多附加信息,例如辨別身邊物體、建筑、地名,甚至在開車時直接看到導航信息,這就讓 AR 眼鏡和用戶的生活更容易結合到一起,而不僅限于娛樂場景。
7、重頭戲:新品將至!
正如本文開篇所述,雷鳥創新自誕生以來就開啟了連續的“霸榜”記錄,其成長速度和產品質量都穩居各大電商同品類前列。在此基礎上,雷鳥又再次加快了新品迭代的速度:10月20日,雷鳥創新即將推出全新 Air 1S XR 眼鏡。根據我們的現場試用,對這款設備可以簡單總結為雷鳥 Air 的優化版本,其外觀設計、硬件性能、操控體驗和軟件生態均有顯著提升。
8、我們的觀點
在 AR 這個新興領域中,目前尚未有“現象級”的 巨頭出現,過程里我們通常會對許多產品發出贊嘆和表揚,而取得最后成功的也正是當初的“初創公司”。雖然行業在變、市場在變,甚至用戶的心思并非始終如一,但在這千遍萬變的市場環境里,往往會將弱者淘汰,堅持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懂用戶、重研發、拼質量的良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