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小米宣布將正式進軍智能汽車行業,其創始人雷軍將此次戰略選擇稱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在造車上,小米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氣。
“造車是一個時髦的話題”
近年來,智能汽車無疑是一個大風口,而增強現實技術(AR)在智能汽車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的落地應用,也逐漸成為一股新的風潮。
風口之上,變革之下
在《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領域技術路線中,AR被列為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理想創始人在內部公開信曾經表示,未來隨著自動駕駛的全面普及,一部分消費者將習慣自動駕駛車輛成為自己和家人的獨享空間,AR/VR技術將在娛樂、社交、工作等方面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
(圖源:網絡)
汽車制造商,供應商和初創公司看到了車載AR / VR應用的不斷增長的市場。
在車輛內部,(例如,內置在車輛中的全息增強現實導航系統);在車輛外部作為維護的一部分,(例如,大眾公司針對維修技術人員的MARTA系統);汽車制造,制造業中的增強現實將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技術,汽車制造商希望將其應用于自己的工廠。(例如,特斯拉已為基于AR的系統申請了專利,可自動執行其模型的設置、配置、校準和質量檢查)。為什么汽車制造商和汽車軟硬件公司希望將AR技術作為其商業戰略的一部分?
計算機視覺和物聯網的增強現實技術是支撐著先進導航解決方案和ADAS系統的核心。后者增強了駕駛員的安全性,有助于汽車連接生態系統的發展。此外,AR將很快成為提供新級別交互功能的自動駕駛增強功能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CES 2019上,日產推出了其開創性的“隱形至可見技術”(I2V)概念,該概念創造了“圍繞汽車的360度虛擬空間”,提供實時道路數據,并使人工導航變得更智能、更安全。實際上,這是一個超越了擋風玻璃界限的新時代AR HUD。
推薦閱讀:風擋上的智能化革命:一文詳解AR-HUD市場及產業鏈半自主式駕駛員支持系統與全感測技術一起幫助駕駛員變得更加專注,車載AI系統還可以跟蹤駕駛員是否專注于道路。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將車輛內外的傳感器數據與云數據相結合,能夠監控車輛附近的物體以及前方的一切。在未來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中,依托Metaverse(真人化身用于交流和個人表現的虛擬環境)的I2V技術,將被用于朋友或家人的虛擬化身出現在車內的社交互動。
車輛增強現實系統的實現變得越來越容易,硬件和開發框架的相對可負擔性為增強現實技術的采用創造了更多的機會。此外,技術的進步使增強現實應用程序從實驗室轉移到了商業世界,使它與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阻礙AR/VR在汽車行業的盈利潛力因素:
開發、工具和測試汽車級產品需要耗費時間,昂貴的成本支出將開發限制在一小部分初創公司和幾家大型供應商。
盡管對這項技術的未來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但對于將AR和VR引入轎車、卡車和客運貨車方面的市場需求,人們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市場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很多新的機會。
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不同于已經在【衣食住】場景提供多樣化、完善的服務,出行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領域。
毫無疑問,汽車AR(在有限的情況下為VR)的實施一直并將持續緩慢。由于多種原因,它將落后于其他領域的AR和VR市場。
車輛系統,尤其是那些使用AR和VR所需的計算能力和技術的車輛系統,必須足夠堅固,以應對三到十年的巨大溫度波動,劇烈顛簸和撞擊。
即使在極端條件下,這些系統也必須可以保持正常運轉。并且它們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特別隨著電動車的普及,車主當然不希望AR或者VR系統耗盡電池電量,讓自己陷入困境。
這里舉例來說汽車技術領域與消費者領域的差異有多大,我們可以看看汽車駕駛艙里出現觸控屏花了多長時間。
1986年,別克率先在Riviera車型中加入了觸屏技術,按照一般技術的發展潮流來看,觸控屏技術應該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汽車行業,但是事情卻并沒有向這個方向發展,早期的駕駛者們對觸控屏技術十分抵觸,他們抗議為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而去把視線從路上移開,把手從方向盤上拿開。當時現有的技術無法讓消費者們認可觸控屏這個理念。
(圖源:網絡)
直到隨著技術的發展,GPS和電子后視鏡技術的出現,才讓汽車制造商們開始看重觸控屏技術,新技術對于一塊屏幕的硬性需求讓觸控屏技術得以重獲新生,加上當時蘋果和三星推出的智能手機,這一次人們對這個新技術有了進一步了解和使用的意愿。
汽車技術與消費領域另一個巨大差異的原因在于產品的迭代周期,大多數汽車制造商迭代周期為3-7年,而汽車行業消費者市場對這個技術還不夠熟悉的時候,也無法廣泛采用這項技術獲利。技術不成熟勢必會讓這一新技術看起來高昂且不實際,觸控屏技術的普及化也是遙遙無期。目前,AR/VR在工業的應用普及率比消費市場高的多,也證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切看似華麗的產品賣點在實用和便宜面前都是“紙老虎”。
另外,AR/VR技術與自動駕駛的發展息息相關。增強和虛擬現實技術在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盡管現在馬路上還沒有全自動汽車,但是汽車制造商也在積極推動全自動汽車的研發,而不僅僅將其作為一個“霧件”。
行業玩家
奧迪,奔馳和大眾汽車等許多知名品牌已經在其高端車輛中提供了一套AR功能。Continental,Denso,偉世通,ZF,英偉達,博世,松下等汽車供應商也是AR和VR汽車領域的最大參與者,為各種知名汽車制造商提供并制造平視顯示器(HUD)和相關組件。
這些車輛的增強現實功能的重點是在相機圖像上覆蓋方向性指引,以幫助司機在不熟悉的地區導航或識別特定的建筑物或地標。迄今為止,虛擬現實主要應用于汽車新技術和功能的設計、銷售、演示和消費者教育,不過奧迪(Audi)旗下的Holoride等公司正在努力為乘客提供VR體驗,幫助減少車內暈車,同時提供游戲、娛樂或商業應用。而網約車公司也紛紛加入了AR和VR應用,例如最近就有消息稱Uber iOS應用未來將推出AR導航功能。
通過技術創新對舊生產模式進行切割,汽車制造商們從未停止過對技術的探索,為用戶帶來更便利的技術和強大的科技體驗。
來源:AR增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