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國對武器裝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國一種名為外骨骼的裝備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第一次出現時是解放軍衛生兵小姐姐穿著外骨架,扛著一個強壯的男兵來回奔跑。第二次是解放軍的炊事班隊員穿著外骨架背著幾十公斤重的飯菜送往山地前線。
第三次是回收嫦娥5號的地面人員也穿著外骨架抱著50多公斤的通信箱,在零下30多度的極寒天氣,能夠在草原上輕松奔跑。由此不難看出,中國的外骨架裝備應用范圍和深度已經達到極高的層次,未來解放軍的外骨骼或將成為必不可少的作戰裝備之一。我國解放軍裝備的外骨骼是不協助外部動力的,也沒有外部動力協助。
主要的力量依靠活動人本身,而外骨骼主要作用是支撐人受到的負重,達到減少人負擔的目的。據有關專家表示,裝備外骨骼之后,至少能減少人50%的負重壓力,從而減少30%的體力消耗。如果這種裝備未來廣泛裝備到我軍的話,未來很多武器裝備就能實現直接掛載在外骨骼上面了。士兵將能夠減少很大的負重,負重量最高可以達到50公斤。
那么這將意味著解放軍能夠擁有更多的力量攜帶火力更強的武器。除了火力強大之外,在防御力上,外骨骼設備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能夠裝備最高防御等級的防彈衣以及全封閉頭盔,有點像我們在游戲中看到的那種電焊頭盔。這些重型裝備對很多士兵來說也許只有行動不便的可能,而不會造成過大的負重感。
因為這些裝備的大多數力量全都是由外骨骼來支撐,而非人體本身。頭盔對一名士兵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可是在戰場上保命的第一重要武器。但過重的頭盔會嚴重影響到戰士戰斗力的發揮。但有了外骨骼之后,頭盔不僅能按頂配的標準來做,而且質量也能達到最好。
配備多眼大廣角夜視儀和長焦鏡頭,內部配置VR眼鏡,科技感十分豐富。一個作戰頭盔讓士兵們能夠感受到滿滿的科技感,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我國可以說已經有了先手準備。正常情況下,一個士兵攜帶2-3個彈匣就會顯得很吃力了,但如果裝備了外骨骼的話,一個士兵攜帶30個彈匣,再加10個手雷都不成問題。
其實外骨骼真正的優勢是在一些地形復雜的地方體現出來的,比如高原地區或者是山區。解放軍可以攜帶多個氧氣瓶作戰,任憑怎么活動都不會缺氧。船上外骨骼的解放軍科技感十足,有種“鋼鐵俠”的感覺。
來源: 烽火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