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menu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menu>
  •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nav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nav>
  • 專題欄目:ARVRMR虛擬現實

    谷歌AR能否卷土重來?

    搜索巨頭谷歌與VR長達九年的糾纏終于落下帷幕。近日,記者發現谷歌旗下的Daydream VR官方應用商店無法登陸,據悉Daydream VR官方應用商店服務器已被關停。與此同時,谷歌為升級之后的AR開發者平臺ARCore 增加了提高AR交互感的Depth API,并號稱能“實現虛擬對象猶如真實般存在于用戶的現實空間中”。谷歌是否真的放棄VR,專攻AR? 谷歌AR又能否強勢回歸?

    谷歌夢碎VR

    其實谷歌最早切入的就是AR領域。早在2012年,谷歌推出的AR智能眼鏡Google Glass就曾被《時代》雜志評為2012年度最佳發明。但在2014年,谷歌卻暫停研發Google Glass,投身在當時看來更有前景的VR領域,重磅推出Cardboard——基于簡易化的紙板打造而成的“手機VR”盒子,其售價還不到十美元。2016年谷歌I/O大會(谷歌開發者大會),谷歌又發布了Daydream VR平臺,上市Daydream View VR頭盔,并在當年實現了26萬臺的出貨量(Superdata數據)。

    隨著新型PC VR設備、VR一體機的興起,用戶對“手機VR”的關注度和興趣逐漸降低。數據顯示,2017年Daydream View出貨量降至15萬臺,同為手機VR的三星Gear VR出貨量降至371萬臺;而新型PS VR出貨量升至169萬臺,Oculus Rift出貨量升至32萬臺。2018年,Oculus Go出貨高達110萬臺,HTC Vive出貨20萬臺;三星Gear VR降至60萬臺,而Daydream View卻在銷售榜中不見蹤影。

    2018年的谷歌I/O大會上,甚至都沒有提及Daydream VR生態及最新VR方面的進展。2019年,谷歌宣布Play Movies & TV應用程序停止對Daydream的支持,同時停止了Daydream View VR頭盔的生產。2020年,谷歌正式放棄了Android 11對Daydream VR的支持。而今,Daydream VR用戶已無法連接到谷歌的VR Play商店。今后,原Daydream VR用戶除了繼續運行現有的VR應用之外,只能通過具有風險性的第三方商店平臺來獲取軟件及更新。

    究其原因,谷歌“手機VR”的商業定位存在失誤。VR設備本應具備超強交互感、非凡想象力的特征,但谷歌手機VR對于手機硬件的高要求讓很多廠商的產品難以匹配,甚至連谷歌自家的手機,多數也很難完美適配。甚至在當時,有分析師指出,谷歌VR已淪為其推廣高端智能手機的工具。很多用戶詬病,谷歌打造的廉價VR體驗感,讓用戶無法充分體驗在虛擬世界的沉浸感。《中國電子報》記者向谷歌官方詢問未來VR項目情況,截至發稿前并未得到回復。但從谷歌近年來種種動態來看,谷歌應該已經從“Daydream(白日夢)”中清醒了過來。正如網易影核CEO曹安潔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所說:“相對于VR,AR在社交場景、教育場景等應用場景,與谷歌的手機布局更為貼合。谷歌放棄VR,專攻AR是必然的。”

    AR坎坷復出路

    雖然谷歌的首款AR眼鏡Google Glass曇花一現,但谷歌一直沒有放棄對AR技術的研發。在重新調整了市場策略、增加用戶體驗感、提高隱私及信息安全保護意識后,2015年,谷歌面向開發者推出的試驗性增強現實項目Tango,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智能手機添加運功追蹤、3D感知功能,試圖通過Tango 實現物體識別,目標跟蹤,對周圍 3D 場景進行描繪。可惜生不逢時,只需一部 iPhone 就能把玩的蘋果的ARKit同期誕生,相比之下Tango 更像是一個相對復雜和專業的 AR 平臺。由于熱度和易操作性均不敵ARKit,谷歌轉而于2017年推出ARcore迎戰蘋果。由此,谷歌AR才正式開啟復出路。

    近年來,谷歌在推進ARCore項目的發展上進行了不少實踐。比如AR彩妝、AR購物、AR教育、AR導航、AR動物園、AR涂鴉等連結數字和物理世界,投射到日常生活的實際應用。同時還與迪士尼和盧卡斯影業合作推出《曼達洛人》AR體驗。通過ARCore創建了允許用戶與環境交互的場景,用戶可自行發現和解鎖更多的效果。這依賴于2020年新推出的ARCore Depth API,其中最關鍵的功能——遮擋,即數字對象準確顯示在真實世界對象后面的能力,簡單來說數字對象如同真實存在于用戶的現實空間中,進一步提升3D場景的真實感,從而為用戶營造更逼真的AR體驗。如今,谷歌ARCore平臺安裝次數已超十億次。

    除了對于AR平臺的不斷開發,谷歌仍未放棄初心,堅持研發AR眼鏡。2013年,限量推出Google Glass探索版(售價1500美元起);2017年,Google Glass企業版面向行業用戶發布,美國通用航空、美國全國衛生基金會、波音公司、大眾汽車等企業均有使用;2019年谷歌發布了面向企業的第二代智能眼鏡產品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EE2)(售價999 美元起),并于2020年開放購買;2020年,谷歌收購AR眼鏡公司North,進一步優化其研發生態系統。

    橫向看其他競爭對手,蘋果在2017年蘋果推出ARKit,如今已經迭代到了ARkit4.0版本。早在2015年,蘋果就發起了代號為T288的VR/AR項目,其中包含兩款產品:兼具AR功能的VR頭顯以及外形輕薄、外觀時尚的AR眼鏡。近些年,蘋果申請AR/VR新專利頻頻被曝出,據悉,蘋果VR頭顯正在研發中,預計2022年正式發布,但是關于AR產品的具體發售時間一直都是一個迷。

    Facebook的AR項目還停留在前期構想和布局階段,據悉,Facebook與Luxottica旗下子公司眼鏡品牌商雷朋Ray-Ban合作兩個AR項目,代號分別為“Orion”、“Stella”,主打消費級產品,其中“Stella”為智能眼鏡,配合Facebook,增加用戶間社交功能,但仍在研發中。現在成熟產品是消費級VR頭顯Oculus Quest。2020年推出的VR一體機Oculus Quest 2,售價299美元起,銷量目前已超過100萬臺。據Steam數據顯示,在所有擁有VR頭顯的Steam用戶中,Oculus品牌的產品在其中占比超過了50%。

    微軟在2016年、2019年先后發布兩款AR頭顯產品,分別是HoloLens 1和HoloLens 2(開發版售價3500美元),同時打造了Dynamics 365混合現實應用程序和Windows 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平臺,目前主要針對B端市場。

    “谷歌本身就已經較完善的開發者生態和用戶生態,因此在整體搭建AR平臺和AR生態上,都能體現于科技巨頭谷歌的強硬優勢。”曹安潔表示。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消費電子產業研究室主任趙燕持相同看法:“谷歌在AR領域深耕多年,有很強的競爭實力。谷歌的競爭優勢包括專利儲備多、行業用戶基礎好、技術方案成熟。在AR領域的競爭中,谷歌定能卷土重來。”

    “但不得不說,相比較于其他幾家巨頭來說,谷歌在之前VR/AR方面的產品化布局都相對保守,這也導致其目前處于落后的劣勢。”曹安潔指出,“此外,過于依賴安卓系統成為目前谷歌AR最大的限制。”據悉,三星也在開發首款AR眼鏡,未來定會成為谷歌的競爭對手。除此之外,在研發應用上,谷歌平臺應用和游戲也少于蘋果的ARKit。由于谷歌ARCore對安卓版本限制嚴格,且兼容硬件的范圍小,短期內可能難以超越蘋果ARKit。

    谷歌VR/AR部門負責人曾表示:“谷歌將向全世界展示即使在消費級的感應器上也能實現真正強大的AR體驗。”谷歌AR是否能卷土重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中國電子報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