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見真章
Apple、Niantic和Snap旗下AR產品日益臨近,點燃了人們對技術革命的期待。可在成功抵達這一“綠洲”世界前,還需要解決不少問題。誰都無法保證,AR增強現實國度不會重蹈VR虛擬幻境覆轍。遙想當年,Oculus,HTC等公司推出VR頭顯后,幾乎每一年都被鼓吹為VR元年。時間鐘擺滴答滴答往前走,VR仍舊是令人興奮和著迷的利基市場,人們對VR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通常情況下,伴隨著新計算平臺崛起,內容端往往會出現相應變化,如VR游戲、電影等等。這樣的前景固然令人興奮,但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創造力來開發。今時今日,只有相對較少的高管和投資者愿意認真傾聽VR將會如何超過電視機、互聯網。
輪到AR站C位了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VR病毒式傳播已經過了較長一段時間,現在該是時候輪到AR了。請注意,這并非意味著那些科技革新發燒友已經消失。VR就像是他們的一頂老帽子,接下來幾年將是AR之年。在這些發燒友的支持下,AR又將成為新的大賣點。一些傳統觀念認為,AR比VR有著更大的市場和潛力,AR將更容易突破早期小眾市場,并成為一種真正的革新技術。對此,筆者毫不懷疑。AR的核心是將虛擬內容無縫疊加到現實世界的體驗中。它將會像智能手機一樣,改變人們的生活和互動方式。從視頻游戲角度來看,AR改變和增強視頻游戲體驗的潛力,比任何產業誕生以來的科技進步都大。筆者并不是鼓吹AR未來的前景有多美好。相反,只是純粹地相信技術的變革力,只是不太確定何時會發生。當我們討論AR具體應用場景時,我們距離可行的、可進行大規模制造的產品還有多遠?目前這些問題仍非常模糊。如果你關注該領域新聞,你會每隔幾天就看到有革命即將來臨的暗示。PokémonGo研發商Niantic日前取笑了一些高科技公司的眼鏡產品。Snap顯然正是被嘲笑的對象之一。據悉,Snap正在開發Snap Spectacles。該產品具有AR功能。
狼來了,蘋果終于要出手了
不出意外,蘋果也會加入嘲笑者陣營。3月31日,蘋果宣布2021年WWDC Slogan “大點看,眼看就來。”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大會上,蘋果將會帶來全新的硬件產品,很可能是最新AR眼鏡、頭盔。都說無風不起浪,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消費者AR時代即將來臨。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AR、MR將會是下一個定義電子產品的創新人機介面關鍵技術。與此同時,它也將提供創新視覺體驗并重新定義人類創造、處理與接受資訊的行為。這或許也是眾多公司重金投入AR、MR的原因所在。回顧Apple發家史,本質上它就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創新人機界面的發展史。在成功定義一個創新人機界面并大規模生產后,產業鏈均會獲得巨大的成長機會。不過,想要在AR、MR領域有所成就,關鍵在于是否擁有獨立運作并針對MR、AR使用而設計的裝置。天風國際認為,Apple優勢之一在于生態整合,推出AR、MR硬體產品后,將會加速生態與產業成長。長期而言,AR、MR產品具備取代所有配備顯示屏電子產品的潛力。不過這不意味著配備顯示屏的電子產品將消失。郭明錤預測Apple的MR/AR 產品藍圖分為三個階段:2022年的頭盔式 (Helmet type) 產品、2025年的眼鏡式 (Glasses type) 產品;2030–2040年的隱形眼鏡式(Contact lens type) 產品。他進一步預測到,頭盔式產品可提供AR與VR體驗,而眼鏡式產品與隱形眼鏡式產品則較可能專注在AR服務。如果AR產業確實迎來激增,那將是游戲產業的關鍵性時刻。或許,在商業和創新上其很可能超越智能手機。
究竟還有多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狀是,AR硬件甚至還未誕生像Oculus這類標桿性產品。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微軟Hololens是目前功能最齊備的AR產品。話說回來,其實微軟也很清楚,它是面向B端客戶的產品,而非消費級產品。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Google。谷歌剛開始發布AR眼鏡,便遭到消費者抵制。最終,該產品也淪為了利基工業產品。跟5、6年前VR產業相比,很多新興事物出現,但都未進入消費領域。人們也懷疑,這種演變會否與當時相似。如果是這樣,AR過去一段時間也誕生過非常多有趣的想法。要是未能成功打入主流消費市場,倒也不足為奇。不過這種比較并不太準確,畢竟AR從VR行業汲取太多經驗跟教訓。客觀來說,無論蘋果或是其它科技巨頭對AR有多熱衷,哪種對AR征服一切的期望理應得到更嚴格的審視。人們對AR充滿熱情,的確給游戲產業帶來了一些波動。如果AR普及爆發,這將成為游戲產業的變革性的事件。在商業和創新上甚至都有可能比智能手機誕生時更重要。這將帶來巨大的創意挑戰、游戲類型,以及激發互動方式的潛力。
迄今為止,Niantic取得的成就并沒有受到不公平對待。不過,關于它視自己為即將到來的革命的首選公司,這一點值得商榷。如果Niantic確實在開發眼鏡,這表明該公司的技術有點令人著急,無法讓像PokémonGo這類游戲真正發揮全部潛力。話說回來,Niantic不耐煩情有可原,畢竟公司擁有AR游戲,但這類游戲受到智能手機的限制。當玩家舉起手機,通過屏幕觀看AR對象或角色時,這種體驗很難讓人滿意。
對Niantic和其它深耕AR領域的公司來說,如何將AR覆蓋物從手機屏幕轉移至一副輕巧的眼鏡,無疑具有非常高的想象空間。可擺在眼前的現狀是,AR游戲面臨非常大的挑戰。“PokémonGo”這類游戲成功,并不意味著AR在任何程度上都是一個已解決的難題。坦率地說,筆者并沒有真正將《PokémonGo》歸為AR游戲。至少不是大多數人所理解的AR。一開始,能在真實世界里看到身邊的神奇寶貝,這種想法的確很有趣。不過這和游戲的核心玩法——使用地圖和GPS數據關聯并不大。即便沒有任何AR功能,也不會影響該款游戲的火熱程度。很多Pokemon GO玩家——實際上,可能大部分玩家都會關掉他們的AR功能,因為這會縮短手機續航時間。AR功能對PokémonGo的真正好處在于,這可以建立一種病毒式營銷。想想看,玩家可在現實世界中的各個位置共享PokémonGo屏幕截圖,是不是轉發欲高漲。從游戲核心玩法來講,大部分游戲內容都可在沒有可視化AR情況下完成。有人可能會爭論,像PokémonGo和其它類似Geo-based游戲同樣是AR的一種——它們將電子數據疊加顯示到現實中。人們認為AR并不必須要涉及將可視化圖像疊加到屏幕或是眼鏡上,而是更抽象一點,就像把現實生活中的地點變成神奇寶貝道館一樣。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談論AR還是會認為是視覺疊加。到目前為止,在這一領域中,還沒有硬件產品做得特別好,甚至沒有游戲軟件開始應對這種尚未明確定義的挑戰和機遇。AR將會是一種變革性技術,而游戲也將是其中之一。理性來看,這將會花費比人們預期更多的時間去實現,需要克服的障礙也會更多。幸運的是,像Niantic這類公司已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這些挑戰。與此同時,筆者也希望行業內更多公司密切關注該領域發展。這主要是鑒于很多大型公司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并在此后花費數十億美元去追趕、彌補。當然,我們也應從Magic Leap公司失敗的教訓中汲取經驗。此外,Hololens和Glass眼鏡在工業上的應用,也提醒著大家消費級市場很難攻克。在成熟移動端AR平臺出現前,或者我們還需要有更多耐心。
來源: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