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menu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menu>
  •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nav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nav>
  • 專題欄目:ARVRMR虛擬現實

    《Pokémon GO》五年了,下一個AR手游爆款在哪兒?

    近期,任天堂宣布將與Niantic東京工作室合作開發一款基于《皮克敏》IP的AR手游,致力于“讓步行變得更有趣”,預計今年下半年在全球市場推出。

    此前,任天堂曾與Niantic聯合推出AR手游《Pokémon GO》,該游戲自2016年上線以來,創造了多項下載量和活躍度記錄,截至去年年底,《Pokémon GO》全球累積玩家營收將近42億。

    五年過去了,市面上雖陸續出現過一些AR手游產品,但并沒有一個超越《Pokémon GO》成績的爆款。

    但同時,蘋果、谷歌、三星、LG等科技公司仍在AR領域持續探索,推動著整個行業的前進,尤其是近一年來,市場上頻繁釋出有關AR設備和AR內容的布局消息。

    而此次任天堂和Niantic的再度聯手,依然沿用了“IP內容+AR技術”的游戲開發思路,這也是目前AR手游行業的主流形式。

    對于科技公司來說,一項新技術在前期的應用嘗試,往往需要結合內容形態,而用IP內容出發正是保險的做法,尤其是已經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的知名IP。對于游戲公司來說,新技術為IP內容提供了更廣的發展空間,既有助于延長IP生命周期,同時對于公司本身試水新市場是一個好的切口。

    《Pokémon GO》后繼無人

    作為一款風靡全球的AR手游,《Pokémon GO》曾經的火爆程度難以想象。

    2016年7月,《Pokémon GO》率先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上線,僅僅一天時間,該游戲便登頂這三個地區ios免費榜和暢銷榜,受此推動,任天堂股價在一天內暴漲9%。

    一個多月后,該游戲已創造5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包括:首月營收最高的手游(2.065億美元)、首月下載次數最多的手游(1.3億次)、首月登上最多國家/地區安裝榜榜首的手游(70個國家/地區)、首月登上最多國家/地區營收榜榜首的手游(55個國家/地區)、營收最快突破1億美元的手游(20天內營收破億)。

    如今,《Pokémon GO》已經到了第五個年頭,但游戲還維持著高水位的商業價值,尤其在去年,居家隔離政策下,《Pokémon GO》順勢推出在家游玩等功能,讓該游戲在2020年的前10個月內全球玩家支出總額較2019全年提高11%,同比增幅達到30%。

    不過,在風光無限的同時,《Pokémon GO》也遭受了不少吐槽,比如頻繁崩潰的服務器、令警察局害怕的狂熱粉絲,以及沒那么完美的AR技術。

    實際上,作為一款以AR為賣點的手游,《Pokémon GO》的AR玩法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游戲中有些小精靈會出現在現實世界的馬路中央、海里、半山腰等危險的地方,此前外媒就報道過很多因玩《Pokémon GO》而引發的案件,這其實暴露出了游戲本身在AR技術上的缺點。

    與此同時,AR玩法導致游戲耗電快,使得一些玩家出于手機續航的考慮會關閉AR功能,而這也并未對游戲體驗造成很大的影響,只要打開GPS玩家依然可以隨時隨地抓小精靈,與AR玩法相比,LBS顯得更為重要。

    而在《Pokémon GO》之后,市面上也出現過一些AR手游,比如Next Games在2018年7月推出的一款喪尸題材的AR手游《The Walking Dead: Our World》,同年推出的還有一款恐龍題材的AR手游《Jurassic World Alive》,以及Niantic在2019年6月推出的由《哈利波特》IP改編的AR手游《Harry Potter: Wizards Unite》。

    只不過,這些游戲的玩法大同小異,區別僅僅是題材的不同,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同時,由于AR技術需要考慮與手機硬件的適配問題,這之中又牽扯到技術實現、成本、流量、用戶接受度等諸多問題,因而也使得產品形態簡單,AR技術對產品更多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非核心玩法。

    因此,可以看到,雖然市面上相關產品的開發沒有中斷,但始終沒有一款比《Pokémon GO》影響力更大的爆款AR手游出現。

    IP內容與新技術互相成就?

    現階段,AR手游的主流形態是“IP內容+AR技術”。

    比如上文提到的《The Walking Dead: Our World》(《行尸走肉:我們的世界》)實際上是由《行尸走肉》劇集IP改編而來,并且游戲和劇集還有一定程度的聯動,即游戲中的每周任務將于每集劇集播出后發布。同樣地,《Jurassic World Alive》(《侏羅紀世界Alive》)也是環球公司官方授權Ludia制作,基于《侏羅紀公園》IP的AR手游。

    對于科技公司而言,一項新技術的出現是需要填充優質內容才有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拿VR來說,如今整個行業的很多技術難點已被解決,只是苦于優質內容的匱乏,以及內容供給量不足。同時,盡管《半條命:ALYX》一度點燃了市場對于VR行業的激情,但游戲Core i5-7500 CPU、12GB內存以及GTX1060顯卡的最低配置仍然讓大多數玩家望而卻步。

    對于游戲公司而言,授權IP用于新技術的做法,理論上既能延長IP的生命周期,又有提高IP價值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游戲公司也是由技術所驅動,新技術與內容的結合對于公司也是至關重要的。

    去年年初,任天堂社長古川俊太郎在接受日媒采訪時表示,任天堂正在“不斷研究、開發”新技術,軟件和硬件團隊也在互相研究交流。“至于AR技術,絕對是我們感興趣的眾多技術中的一種,目前我們也正在研究該如何用有趣的方式運用這種技術。”

    而近一年來任天堂確實在AR游戲領域動作不斷,先是在去年35周年直面會上公布了一款基于《馬里奧賽車》IP的全新AR游戲《馬里奧卡丁車:家庭巡回賽》,之后又在手游《動物之森:口袋營地》中加入AR相機和AR小屋功能,在今年2月正式營業的“超級任天堂世界”主題公園中,旗艦項目《馬里奧賽車:庫帕挑戰》便是一款AR交互式過山車。

    但從目前來看,IP和AR的結合讓游戲公司得到的更多是炒高IP熱度的效果。

    以《Pokémon GO》為例,該游戲是由任天堂、Pokémon公司授權,Niantic負責開發和運營,根據此前彭博社報道,該游戲在App Store的收益,除了蘋果抽走30%,剩下的部分30%屬于Niantic、30%屬于Pokémon公司,任天堂只拿10%。

    盡管實際得到的商業收益有限,但《Pokémon GO》的成功為任天堂打開了手游市場的空間。

    近年來,任天堂一直在尋求手游市場的突破,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游市場之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突顯,去年任天堂宣布與騰訊合作推出寶可夢IP的MOBA手游《寶可夢大集結》,被看作是任天堂在IP手游上的重要突破。

    只不過,受制于區域政策因素,AR手游市場的重心并不在中國,而是在歐美地區,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AR手游市場,未來或許會誕生一款超越《Pokémon GO》,且能夠與玩家更深層次互動的AR手游。

    革命尚未成功,巨頭仍在努力

    近兩年,AR/VR/MR生態的發展因多款新品上市而加速。

    尤其是AR生態,不久前,微軟獲得價值218.8億美元的軍用頭顯訂單,這是微軟繼2018年拿下軍方第一份4.8億美元的IVAS(集成視覺增強系統)原型設計合同后的又一大成就。未來,微軟將向美國陸軍交付超過12萬臺基于HoloLens AR頭顯的設備。

    大規模的軍用訂單的簽署,反映出當下AR技術的成熟度和產品化步入了關鍵階段,各類應用場景正在加速落地,IDC預計2025年全球AR設備出貨量將達到2440萬臺(2020年全球VR/AR合計出貨量僅584萬臺)。

    在此過程中,游戲行業因玩家規模的持續上升,以及相對成熟的商業體系,成為AR技術在消費層面應用的最佳場地。ResearchAndMarkets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AR游戲市場價值達47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全球AR游戲市場價值將達到2860億美元,2021-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4.8%。

    站在游戲行業角度,《頭號玩家》所描繪的世界是不少游戲制作人向往和奮斗的目標。只不過與VR不同的是,AR是數字信息與用戶實時環境的集成。放在在游戲環境中,AR在用戶現有環境的基礎上通過疊加獨特的功能對其進行增強,VR則是將用戶帶進一個可交互的虛擬環境中。

    基于此,VR游戲往往對硬件設備的配置要求高,相比之下,AR游戲大多依托于移動設備,最普遍的就是手機。

    因此也不難理解,現階段推動AR應用落地的角色中,包含手機業務的科技廠商占有絕對比例,比如蘋果、三星、LG等等。

    其中,蘋果的攻勢最為明顯。近兩年,蘋果不斷釋出有關AR眼鏡Apple Glass的消息,并申請多項與AR技術相關的專利,CEO Tim Cook甚至表示“AR眼鏡最終將取代智能手機”。

    近日,蘋果又獲批了一項“用于虛擬和增強現實系統的聚焦”的新專利,承接了之前關于自調節鏡頭的專利申請。蘋果對此表示,對于AR應用來說,目光追蹤信息可以用來引導外部攝像頭向用戶的目光方向聚焦,從而使攝像頭聚焦于用戶正在看的物體,因而這項新專利主要是解決用戶追蹤到信息后如何處理。

    作為曾經“相愛相殺”的對手,三星也不甘示弱。今年年初,三星在發布Galaxy S21系列手機時,還公布了智能追蹤器Galaxy SmartTag和Galaxy SmartTag Plus。其中,Plus版本在Galaxy SmartTag支持藍牙定位的基礎上,還具備UWB超寬頻定位技術,并加入結合AR功能的追蹤功能,讓用戶在尋找物品時更加便利。

    與此同時,推特上曝光了有關三星AR眼鏡的概念視頻,視頻主要展示了兩種應用場景,一是用戶個人可利用AR眼鏡投射出的虛擬屏幕玩游戲、看電影等,二是在辦公環境中利用AR眼鏡的全息投影鍵盤和3D屏幕輔助工作。

    總的來看,AR眼鏡似乎有望成為AR技術最先批量生產的智能終端,但從目前來看,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出AR真正爆發的節點,重要的是,AR還不是消費者的剛需,跟“硬核”的設備比起來,還是Snapchat上的AR濾鏡更吸引人。

    來源:東西文娛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