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中,智能手機的銷售量已呈連續下降趨勢,這也促使大型科技公司都在為下一個重大目標而奮斗。
這個目標就是被公認為是下一代計算平臺的AR。人們會佩戴能夠實現AR功能的頭顯或眼鏡設備,將計算機生成的對象疊加在現實世界中。
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就曾表示,VR/AR技術在未來將會取代智能手機。對于這個觀點,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大廠在AR上的布局透露出他們也有相同的看法。
智能手機與AR
蘋果在2007年推出了iPhone。
蘋果公司不是智能手機的發明者,像Palm和Blackberry這樣的公司在當時已經銷售了很多年手機。但是iPhone引入了一種與計算設備交互的全新方式。永遠在線的互聯網連接,手指友好的觸摸屏以及可以直接點擊應用程序圖標的界面,這些功能放到現在似乎已司空見慣。但是在當時,所有這些操作都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喬布斯與iPhone(圖源:PAUL SAKUMA/AP)
智能手機對技術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它創造了全新的商業模式,有公司通過開發應用程序成為了價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手機同時取代了從數碼相機到車載GPS系統的所有內容。
但是,根據Gartner的數據,智能手機的銷量已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趨勢。
科技行業的下一個賭注是一系列通常稱為增強現實(AR)或混合現實(MR)的技術,這項技術涉及戴在用戶眼前的某種計算設備。
用戶仍將能夠看到他們面前的大部分現實世界。VR會將用戶完全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幻想世界中,而與VR不同,AR能將計算機生成的文本和圖像置于現實之上。
有許多從業人員認為,蘋果公司會像改變智能手機市場一樣,通過新的機會來驗證和革新AR。蘋果多年來一直在為頭顯設備制作原型,而據《The Information》和彭博社的最新報道顯示,蘋果可能最早在2022年發布頭顯產品,售價可能高達1000到3000美元。
但是,蘋果并不是唯一一家正在從事這類產品開發的公司。微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也參與其中。
圖源:knolskape
未來主義者和影視編劇已經對未來眼鏡產品的形態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進行了多樣地討論。反烏托邦題材的科幻熱門劇《黑鏡(Black Mirror)》中的一集就探討了一個人們可以將某些人“擋在視線之外”的世界。另一些更加積極的設想是會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將重要信息直接顯示在眼前。
如今,AR最常見的用例已經變得十分平凡,包括基于智能手機的游戲以及諸如《Pokemon Go》或蘋果的AR測量應用之類的應用,這些應用使用手機的屏幕和攝像頭,而不是依賴于眼鏡或其他放置在用戶臉上的計算設備。少數積極生產AR眼鏡的公司主要關注工作場景,例如制造業和醫藥業。
“這就是我們現在在空間計算生命周期中所處的位置。這并不是在2016年左右吹捧的革命性平臺的轉變,” ARtillery Intelligence的技術分析師兼創始人Mike Boland在最近的一份報道中說道。“這并不是像炒作的那樣能夠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靈丹妙藥一般的技術。但這將在更窄的范圍內,在針對性的用例和行業內實現變革。”
那么對于AR這個下一代計算平臺,這些科技界知名的大公司都做了哪些事情?
蘋果:內容生態及硬件全面布局
蘋果在iPhone上取得的成功非常有代表性,這使得人們對該公司會在AR中取得的進展充滿期待。盡管蘋果從未確認過它正在頭顯、眼鏡或任何其他頭戴式計算設備上努力。
Boland表示,如果蘋果真的能發布一款AR眼鏡,鑒于該公司在推廣新技術方面取得過的成就,它可能“決定AR行業的命運”。
2017年6月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與會者在iPad Pro上演示了ARKit。(圖源:David Paul Morris | Bloomberg | Getty Images)
彭博社上個月的一份報道顯示,蘋果最早的AR相關產品可能在明年問世。據報道,這款產品是一款頭顯,主要是為VR而設計的,但能通過攝像頭實現部分AR功能。該報道稱,這種設備的售價可能高達數千美元,并且只能小批量購買。與蘋果通常發布的大眾市場產品相比,對于軟件開發人員而言,這款設備更像是一款試水的測試平臺。
最終,蘋果可以從這款VR頭顯中汲取教訓,并將其應用在一副帶有透明顯示屏的輕巧AR眼鏡上。但是據彭博社報道,該項目仍面臨著有關設備微型化和鏡頭技術等問題的困擾。
顯示技術是限制AR發展的另一個因素。當前市場上的AR產品視野有限,它們只能顯示圖形,通常亮度不足以應對日光,并且并不適合全天佩戴。
據《日經亞洲》報道,蘋果也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該報稱,蘋果正在與其主要處理器制造商臺積電(TSMC)合作,開發一種新型的AR顯示器,該顯示器可以直接印在晶圓或芯片的基礎層上。
如果蘋果最終推出的AR顯示技術能取得巨大飛躍,特別是如果該技術是由蘋果獨享的,那么其將可能會在AR領域擁有多年的領先優勢,就像當年的iPhone那樣使蘋果躍居至行業領導地位。
當然,這些假設是需要建立在頭顯推出后有值得使用的軟件的基礎上。但是蘋果已經為豐富的內容生態打下了基礎。
2017年,蘋果發布了名為ARKit的平臺,通過該平臺,開發者能開發出更多AR應用。宜家(Ikea)、塔吉特(Target)和亞馬遜(Amazon)等公司已經使用ARKit平臺進行應用開發,主要用于將虛擬家具放置在房間中以供用戶查看是否合適。Warby Parker使用該平臺使其應用程序支持虛擬眼鏡試戴功能。Snap使用新的iPhone 3D傳感器來改善其濾鏡效果,并將其提供給廣告商。但是到目前為止,很少有ARKit應用能夠找到更廣泛的受眾。
蘋果還在2020年發布的高端iPhone系列的相機中嵌入了先進的LiDAR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目前用于實現有趣的濾鏡和照片效果。但是,當與高級的頭顯設備搭配使用時,它們的功能可能會讓用戶印象更深刻。據《The Information》報道,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在其頭顯上使用LiDAR傳感器。
了解蘋果公司對AR技術投資的另一種方法是查看其在該領域購買的公司。它收購了一家制造透明光學元件的公司、一家頭顯制造商以及為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生產軟件和內容的公司,包括Akonia Holographics、Vrvana、Metaio、Emotient、Flyby Media、Spaces和NextVR。
谷歌:布局底層技術及內容生態
谷歌可以說是第一家發布頭戴式計算設備的主流科技公司,其于2013年推出了Google Glass,當時的售價為1500美元,明確針對計算機行業人士和早期采用者,谷歌將其稱之為“探索者”。
Google與Diane Von Furstenberg合作,提供了時尚版的DVF Google Glass(圖源:Google)
谷歌采用的方案非常簡單。Google Glass并未嘗試使用高級處理器,以將計算機圖形集成到現實世界中。取而代之的是,它配備了一個攝像頭,并在右鏡上配備了一個相對較低分辨率的透明棱鏡顯示器。該顯示器用于將少量信息投射到用戶的視野中,就像被放置在用戶臉上的Apple Watch或智能手表一樣。
但是Google Glass也飽受批評:它具有內置的攝像機,沒有佩戴它的人會覺得自己正在被錄制。一位佩戴者說,在2014年,她曾因為佩戴眼鏡在舊金山的一家酒吧外遭到毆打。
谷歌在2015年暫停了Glass眼鏡項目,并轉向企業市場。去年,它開始通過一些硬件經銷商以每臺999美元的價格銷售企業版Google Glass。
去年,谷歌收購了加拿大的North公司,該公司的產品是一副輕巧的智能眼鏡,售價為1000美元。
在軟件方面,谷歌正在努力使AR相關的許多關鍵體驗成為可能。但是,考慮到當今設備可用的外形尺寸這個現實,這項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智能手機上。
谷歌還推出了ARCore平臺,以支持AR應用開發。如今ARCore已支持運動跟蹤slam、環境理解、云錨點、人機交互、深度API等等功能。
微軟:打磨Hololens、推Mesh服務
微軟在2015年發布了AR設備Hololens。現在,Hololens 2也已上市,售價為3500美元。這是一款專門針對B端的小眾設備。(微軟的口號是:“在混合現實中更智能地工作。”)
微軟在其官網寫道,零售、工業和醫療保健是Hololens的主要用例。在工廠中,頭顯可以告知工人如何修理或操作復雜的機器。微軟還建議,零售商可以通過頭顯展示商品或,從而節約大筆資金。
HoloLens 2(圖源:Microsoft)
微軟的商店目前有343個HoloLens應用,這其中并沒有什么知名的應用,其中還有許多應用只是簡單的Demo,它們顯示了諸如生日蛋糕或煙花的圖形。
微軟已經在這些技術上進行了大量投資,在2018年,其收購了用于VR的社交網絡平臺AltspaceVR。在推出Hololens之前,它還以1.5億美元的價格從智能眼鏡先驅那里購買了知識產權。
在不久前的Microsoft Ignite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宣布推出Mesh服務,這是一項基于Azure云計算的新服務,可以簡化多用戶場景下的XR程序創建,旨在打造一個支持多用戶XR協作的應用。
Mesh可以讓沒有AR設備的用戶也能參加虛擬活動,其目標是在未來讓人們可以通過任何設備(如PC、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隨時參與到虛擬聚會活動中。Mesh服務同樣適用于VR頭顯設備。
Facebook:希望搶占先機,制定行業規則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了對AR的看法。去年,他說道:“雖然我希望手機在整個十年內的大部分時間仍是我們的主流設備,但在2020年代的某個時候,我們將獲得突破性的AR眼鏡,這將重新定義我們與技術的關系。”
Facebook對AR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對當今智能手機平臺的依賴。尤其是,由于Facebook自身并沒有手機硬件產品和平臺,因此多年來其發展一直受到其他手機廠商的限制。例如Facebook就在一直反對蘋果對iPhone的控制。蘋果計劃對iPhone軟件進行技術改造,這將對Facebook的主要盈利來源,也就是移動廣告造成損害,因此這場斗爭最近正在持續升級。
如果Facebook能夠創建下一個大型計算平臺,那么它將成為規則的設置者。
扎克伯格還預測,AR將帶來巨大的社會變革:“想象一下,如果您可以住在自己喜歡的任何地方,并可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而找到工作。”
Facebook已經是VR的領導者。它在2014年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culus,此舉標志著Facebook對這些技術大規模投資的開始。
通過將攝像頭安裝在正面并進行強大的處理,VR頭顯可以通過顯示外界的實時信息來提供AR功能。在最近的Oculus頭顯中,此功能稱為“Passthrough”,這也可能是蘋果頭顯產品將采用的方法。
同時,Facebook還致力于開發輕巧的AR眼鏡,其將在今年與太陽鏡巨頭Luxottica合作推出一款智能眼鏡產品,但據Facebook透露,這款產品將不具備AR功能。
Facebook宣布將開始使用Project Aria眼鏡從公共場所收集視頻,音頻,眼球追蹤和位置數據,以為其智能眼鏡提供研究數據。(圖源:Facebook)
Facebook還在研究“ Project Aria”,這是一款沒有先進AR顯示器的智能眼鏡,但可以錄制視頻、音頻、追蹤用戶的眼睛并訪問位置數據。
亞馬遜:有技術但仍游離邊緣
與上面幾個巨頭公司相比,亞馬遜可能算是對AR技術最不感興趣的科技巨頭了,但它確實出售了一副名為Echo Frames的智能眼鏡。這款眼鏡甚至都沒有顯示模塊,用戶完全通過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與眼鏡進行交互。
亞馬遜的Echo Frames(圖源:Todd Haselton | CNBC)
去年秋天,亞馬遜發布了一個名為“ Amazon Augmented Reality”的應用程序,但這并不是一個嚴肅的實用軟件。該軟件通過掃描亞馬遜外包裝紙箱上的QR碼激活有趣的迷你游戲,例如將包裝箱變成賽車,或將有趣的太陽鏡戴在狗身上。
根據應用程序的描述,“增強現實是重復使用亞馬遜紙盒直到您準備將它們放入回收箱的一種有趣方式。”
其他亞馬遜應用程序則使用AR技術將虛擬家具放置在用戶家中,以確保用戶在網上購物前能看到家具擺放在家中的效果。
但是在很多方面上,亞馬遜需要更加認真地對待AR技術。其在計算機視覺或可識別照片及視頻中物體等方面擁有先進技術。它具有行業領先的語音助手,可以與頭顯深度集成。
亞馬遜還擁有成千上萬的倉庫工人,他們可能是AR眼鏡的早期采用者。AR一個常見的用例就是通過使用計算機圖形突出顯示物品,以幫助一線員工更輕松地在大型倉庫中查找物品。
大廠將助力AR產業發展
從這些大廠的動向來看,蘋果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廠商之一。2010年以來蘋果在VR/AR產業持續投入,已經完成硬件、軟件、 內容、應用全產業鏈布局,并在手機端成功建立了VR/AR生態。其即將推出的頭顯產品也將具有將AR引入消費級市場的重要作用。
Facebook、微軟和谷歌也明顯將會與蘋果展開激烈競爭,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廠之間的競爭將為AR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力。
目前來看,AR產業因產品形態和價格尚未達到消費級的水平,仍著重在B端商業場景落地。但隨著大廠持續投入,AR眼鏡在功耗、體積、重量、視場角上會有大幅的改善和提升,AR眼鏡將越來越接近普通眼鏡形態。
整體來看,雖然AR產業進入C端市場尚待時日,但在蘋果、微軟、Facebook、谷歌等巨頭的推動以及產業界共同努力下,相信這一天將會很快到來。
來源:VR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