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是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最為直接、最為有力的證據。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博物院迎來八方游客,其在入口處擺放著一種看起來很酷炫的AR眼鏡,不少游客都在好奇心驅使下駐足體驗。央視頻記者也來到這里,體驗中國科技公司Rokid的AR技術為博物館帶來的改變。
外觀和普通墨鏡差不多 卻暗藏黑科技
從外觀上看,Rokid智能眼鏡的大小跟普通墨鏡差不多。但其內部搭載了AR智慧導覽應用,相較于傳統語音和AR平板導覽,具備第一視角顯示、人機交互自然、可穿戴、個性化的特點,能夠為游客帶來地圖導覽、模擬導游等虛實結合的功能體驗。
圖:Rokid智能AR導覽眼鏡
這款智能AR導覽眼鏡由杭州科技創新企業Rokid為良渚博物院量身定制。“它是一個可以折疊的AR眼鏡,在佩戴者眼前呈現出更多樣化、可交互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和3D全息場景,都可以在眼前呈現出來。”Rokid公司展陳事業部負責人陳女士介紹,佩戴者相當于擁有了一個獨享的AR大屏。
Rokid智能導覽眼鏡讓游客和古文明對話
良渚博物院展覽了良渚古城時期的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類珍貴文物,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接受央視頻采訪時表示,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作為新石器時期的考古學文化,良渚文化與現代社會隔著五千年的時空,發掘出土的文物如果沒有進一步的研究和闡釋,觀眾很難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和文明。這時,就需要博物館去發揮鏈接古老文明和現代社會的橋梁作用。借助于新興的AR技術,新的觀展方式和布展理念在形成,讓文物活起來。
良渚博物院引入了Rokid智能AR導覽眼鏡,打破時空藩籬,讓游客更為直觀地了解良渚文化。訪客只需將目光看向館內陳列的文物,眼前就會清晰地浮現出雕刻在文物上的符號、圖騰等信息。
例如鳥立高臺符玉璧,玉璧上刻有鳥立柱、鳥形刻符等紋飾,經過歲月侵蝕,單憑肉眼已經很難看清圖案,思考其代表的含義。
但戴上Rokid這款AR眼鏡后,觀眾能從中看到勾勒出來的鳥形刻符,一只小鳥從玉璧中飛出,環繞四周,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人印象深刻。
“它是什么鳥呢?”“這只小鳥便是良渚人當時崇拜的圖騰呀。”
戴上這款AR導覽眼鏡還對館內象牙權杖、刻符陶罐、半爿玉琮等其他文物展品進行掃描,了解展品的相關信息、背后的故事。直觀的圖片、視頻影像附著在真實的文物上,仿佛為文物注入生命,讓今人與歷史對話。Rokid AR眼鏡里住著“智能導游”,為你講解這些中華文明瑰寶的前世今生。
“很有意思!戴上眼鏡后,我在博物院里走了一圈,發現很多博物院沒有的東西都在眼鏡上展示出來了,真的很有科技感。”體驗了智能AR導覽眼鏡的一位游客說。
逛展覽不迷路 不用低頭看手機導航
人工講解員的數量有限,遇到節假日或是旅游旺季,游客眾多,講解效果就難免會打折扣。良渚博物院增加了AR眼鏡后,可以與傳統的講解服務形成互補,相輔相成。觀眾通過AR眼鏡擁有了沉浸式的參觀體驗,在虛實結合的視覺場景中更深入的了解歷史文化,可以說一臺AR眼鏡就是一座博物館的動態百科全書。
圖:Rokid智能眼鏡地圖導覽功能
不僅于此,Rokid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還打造了AR地圖導覽的功能。AR地圖導覽功能可以實時顯示行車路線、重要參觀點以及當前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例如方便游客自助式尋找洗手間、車站、AR參觀點等,少走冤枉路,為前來游玩的參觀者提供更方便、更美好的探索體驗。
“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獲得感,博物館這樣的場所就是很好的一個應用場景,讓人們輕松地了解歷史文化,降低接觸和學習的門檻,Rokid認為科技的導向作用應該是助人向善的,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陳女士說。
來源: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