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蘋果官方宣布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于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1點開幕。在其發布的官宣海報上,卡通人物佩戴的眼鏡,結合“Glow and Behold”(發光和看到)的主題,引發不少關注與猜想:蘋果是否將在大會上展示其AR眼鏡的概念設計。對此,蘋果分析師郭明琪表示:“在蘋果AR布局上,蘋果較大可能將最先發布輕量級頭盔產品,也就是傳聞中的Apple Glass。”
在此之前,蘋果、Facebook、三星等產業巨頭頻頻申請AR眼鏡專利,通過不斷加碼,掀起一陣AR眼鏡的風潮。隨著AR眼鏡再度成為風向產物,吹響新一輪產業競賽的號角聲,重新站在全新發展節點上的AR產業,將行至何方?
重歸消費級市場,量產即將到來
AR眼鏡作為移動終端的未來趨勢,推出初衷是面向消費者市場。但從2012年谷歌推出第一款AR眼鏡開始,因其不菲價格而被稱之為“富人玩具”,始終和普羅大眾保持著距離。可以說,AR眼鏡未曾真正意義上的到來。經歷2015至2017年的狂熱后,不少AR眼鏡公司更是于市場退潮中逐漸消亡。
因此,包括谷歌在內的眾多廠商只好調整策略,瞄準專業級市場。到目前為止,行業用戶始終是AR眼鏡的“主力軍”,尤其是在教育、軍事、安防、醫療和工業等領域。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微軟獲得美軍價值4.8億美元的10萬臺HoloLens訂單合同。而國內的影創去年開始聚焦教育市場,營收超過4億元,其AR頭顯產品進入了400多家學校。
在2020年疫情沖擊下的逆境中,AR眼鏡作為5G商業化的核心商業場景,激發了虛擬會議、云端展覽等更為現實和迫切的C端需求,重現升勢。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40萬,較2019增長33%,表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另據IDC最新報告顯示,全球AR/VR支出在2019-2024年期間的五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預計為76.9%,到2024年將達到1369億美元。
隨著AR眼鏡回歸公眾視野,量產革命一觸即發。據TCL通訊相關負責人透露,在經過2-3年的預研積累后,TCL通訊出品的AR眼鏡已經實現量產,并以ODM形式成功輸入韓國電信運營商市場,訂單總量居全球頭部位置,未來更有望進入日本、歐洲和美國運營商市場。
AR市場尚未爆發,痛點何在?
縱觀AR技術發展的時間點,當下已經處在了“下一代移動終端”概念全面爆發的前夜。市場興奮之余,透過AR賽道的曲折歷程,能夠看出,之所以屢屢受挫,與硬件形態、成本以及內容體驗的乏力不無關系。
首先,是硬件層面的瓶頸。從大型輔助設備,到智能手機與服務器協作,再到眼鏡形態的過程中,終端形態呈現輕量、便攜化趨勢。這意味著,在功耗、體積、重量、成本等方面大幅改善和提升的同時,對Micro-LED微顯示屏幕等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良率及量產難題難以突破,絕大多數企業尚未將產品形態達到消費級水平,只能在相對要求低的B端商業場景落地。
其次,內容生態同樣不容忽視。TCL通訊相關負責人指出,5G網絡傳輸和全息成像技術會大大提升AR眼鏡的場景體驗,但沒有“殺手級”的AR應用,依然是制約AR眼鏡崛起的絆腳石之一。
除此之外,研發投入也至關重要。蘋果、谷歌和Facebook等世界級企業爭相入局后,差異化顯現在AR產業的發展路徑之上:蘋果仍在完善自身AR產業鏈,谷歌意圖重回消費級市場,Facebook側重補充內容生態。國內以TCL為代表,則通過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競爭力,這亦是現階段資本最為看好的一點。
硬件生態雙驅動,TCL搶先出圈
基于此,欲將AR眼鏡打造成未來發展新引擎并推向消費者市場,在科技巨頭們的戰略規劃中從沒有消失過。面對方興未艾的市場格局,各大廠商正加速硬件迭代演進以及軟件生態賦能。
Facebook掌門人扎克伯格曾公開表示:“雖然我認為智能手機依然是這十年的主要設備,但是2020年代的某個時點,我們將會在增強現實眼鏡上獲得突破,這將會重新定義我們和這種技術的關系。”扎克伯格預言AR將帶來社會變革,比如依靠軟硬件,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居住,選擇任何工作。據媒體報道,Facebook正在和太陽鏡知名廠商Luxottica合作,研發一款輕量版AR眼鏡,準備在2021年發布。
作為中國率先發力AR眼鏡市場的企業之一,TCL早在IFA 2019便展示概念設備Project Archery,并于CES 2020推出了2.0版。據了解,Project Archery是一款分體式AR設備,主打穿戴式手機外接屏幕觀影(自身不具備電池或處理器)。其外形近似偏光太陽鏡,具備防曬護眼功能,并配備雙Micro-OLED顯示屏,可模擬100英寸大小的Full HD電視體驗,屏幕外的區域具備一定透光性,能夠在不影響視線的情況下使用,未來還有可能支持Alexa、Google Assistant等語音助手交互。
不止于此,TCL汲取進入韓國AR眼鏡B端市場的成功經驗,通過加速推進6DOF、Slam、多窗口軟件等技術的研發,打造AR內容生態全場景應用,有力滲透消費級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產品之外,TCL垂直產業鏈在屏顯領域的深厚積累將成為其布局AR領域的最大優勢。對于Micr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TCL正在通過自研、合作等方式展開布局,持續發力技術、材料和工藝的研發與應用,引領我國顯示產業實現領先,而這背后是持續攀升的研發投入。相比五年前,2020年TCL研發費用增長超過125%,達到96.4億。截至去年年底,TCL累計申請PCT專利12797件,其中量子點公開專利數量位居全球前二。
當巨頭紛紛入局,曾經無奈“轉身”的AR眼鏡能否迎來華麗蛻變?AR應用領域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競爭制高點?AR眼鏡的普及革命烽煙四起,蘋果、Facebook、三星、TCL等一眾“領頭羊”企業,勢必帶來更多的視角和思考。
來源:人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