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曝光三星的新一代VR頭顯以來,已經有大約一年時間了。現在,一份新的報道將這家看似正在和VR產業拉開距離的韓國巨頭廠商重新拉進人們的關注視野。
三星的“蟲眼”頭顯似乎在一年前曝光一張渲染圖之后,就再沒有了下文。對于三星一直以來采取的“疏離VR行業舉措”,似乎令更多從業者認為其已經放棄了這個新興產業舞臺。但實際上,三星在近些年中一直在VR、AR方面有著各類專利和商標注冊的跡象,這令另一部分人堅信,三星這段時間的沉寂,只是在重整旗鼓,為強勢歸來扎實基礎。
圖源:網絡
正如LetsGoDigital詳細介紹的那樣,三星已經獲得了該設備在歐洲的專利,從而為我們曝光了有關去年出現的有著橙色“蟲眼”外形的新款VR頭顯設計,以及關于這款頭顯搭配的最新手柄設計。
最近,最新曝光的圖片證實了一年前泄露的設計,這令眾多從業者紛紛猜測這款最有可能成為三星下一代VR新品的設備,除了其獨特外觀之外還有著哪些值得期待的點。因此,他們根據這次曝光的圖片進行詳細分析,并加深了對于這款新型頭顯設備的認知。
頭顯更多細節曝光
它不光只有“蟲眼”
這款被網友戲稱為“蟲眼”的VR頭顯,是去年年初,由媒體曝光的一款特殊設計的新型三星Odyssey頭顯。2021年1月8日,三星電子從WIPO(世界知識產權局)的海牙國際設計體系獲得了專利,該文檔同時顯示了頭顯和VR控制器的設計細節。大約在同一時間,該公司同時在中國申請了91Mobiles的另一項設計專利,并且在之后不久注冊了全新商標。
圖源:LetsGoDigital
現在,最新的圖片爆料為我們展示了更多這款頭顯的設計細節。
1、可拆卸面罩
與之前的設計圖相比,最新的曝光圖片展示出四個視角的頭顯設計細節。最先映入眼簾的,要數頭顯正前方那對碩大無比的“蟲眼”,其實是可拆卸的設計。在面罩拆卸之后,可以看到類似“V”字的鏤空設計支撐起頭顯空腔,并在內側有類似布料材質(僅猜測)的遮罩設計,與上方的散熱孔直接打通。
圖源:LetsGoDigital
2、圓弧狀頭箍設計
和之前三星發售的Odyssey +MR頭顯相比較,這款新設備的頭戴部分顯得不再那么臃腫,頭戴內側的棉墊部分被類似Oculus Quest頭戴的親膚硅膠取代。正面,“SAMSUNG”logo烙印在額部頭戴之上尤為顯眼;側面來看,頭戴內置金屬滑軌進行頭戴松緊調節,但目前尚未得知位于后部的鏤空設計僅為散熱裝飾還是說兼具旋鈕功能。
圖源:LetsGoDigital
3、PC VR+外置耳機
毫無疑問,這款頭顯由一根線纜進行延伸,這表明這款新設備依舊是針對PC端進行設計的產品。此外,頭顯延續了Odyssey +的外置耳機設計,三星外置耳機曾經針對VR內容進行聲場調教,在所有同類型設備中具有較好的沉浸式體驗感受,新一代設備顯然也繼承了這一點。
圖源:LetsGoDigital
外翻式設計
VR手柄界的一股清流
與之前曝光圖片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這款頭顯的手柄部分設計。我們知道,上一代Odyssey +采用的是微軟的頭戴式顯示器設計方案,其手柄形態與微軟MR系列手柄類似。這種手柄最大的特點在于,圓環之上密布著用于追蹤的點位,且手柄握持處更加垂直于圓環。
在最新設備的手柄設計中,相比上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源:LetsGoDigital
1、持握部分大幅傾斜于圓環
從外觀來看,最直觀的地方在于手柄與圓環之間呈現出明顯的傾角,且圓環呈現外翻式設計。這種握持設計令玩家的雙手由豎直持握改為虎口向內側的水平持握。你可以理解為,類似橫著(圓環向外側)拿Oculus Quest手柄的姿勢。毫無疑問,這種人體工學設計方案在之前的VR頭顯中從未出現過。這種設計使得內置追蹤裝置的圓環處于手臂下部,并且在很多時候處在被手遮擋的位置。然而,這時候較大的握柄傾角可以使得圓環向外側翻轉,而不至于被完全遮擋。
圖源:LetsGoDigital
2、觸控面板、搖桿及按鍵
和Odyssey +類似,最新的手柄設計上被賦予觸控板、搖桿和按鍵設計,整體看起來極為精簡。目測位于正面的扳機鍵形狀圓潤且相較市面上其他手柄更大,握把側面的按鍵與大多數VR頭顯設計相同,用于實現模擬握手姿勢。在圖中,有明顯一部分持握位置進行了磨砂區處理,但我們沒有看到能夠明顯證明其是否支持手勢距離感知的傳感器。
圖源:LetsGoDigital
3、紅色觸發按鈕
按鍵部分最引人矚目的,要數搖桿上面紅色的圓點設計。我不太相信這個設計會毫無意義,但單從設計圖來看,似乎除了更加圓潤且晶瑩剔透之外,看不出和其他類型手柄上的有何差別。
當然,最好理解的一種方式是,三星希望通過這一設計告訴玩家這個搖桿是可以支持按壓的。但顯然除了這之外,我們更希望其代表的含義并非僅僅如此(比如某種新的體感觸發按鍵?)。
圖源:LetsGoDigital
新品或命名Galaxy Space
新logo設計浮出水面
三星Odyssey +于2018年推出,未能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反響。目前尚不清楚下一臺設備是否會沿用相同的品牌宣傳路線。但是,根據目前的媒體曝光消息來看,我們認為這不太可能。
圖源:LetsGoDigital
去年十月,一個名為“ Galaxy Space”一詞的注冊商標可能暗示了三星正在為其VR頭顯產品打造全新的品牌。現在,這個名字似乎最有可能成為這臺“蟲眼”頭顯的新名字。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手柄還是頭顯,都包含了一個類似六邊形物體的logo。據最新消息稱,該logo正是對應 Galaxy Space的品牌名稱。
這意味著,這款新型頭顯的名字很有可能會被稱作Galaxy Space。但這一切都僅僅只是猜測,在尚未證實之前我們還不能妄加論斷。
Odyssey +之后
三星新品有多值得期待?
最新的三星頭顯圖片,為我們帶來了更多關于三星在VR設備方面的最近進展。但是,目前的圖片僅僅是停留在設計圖階段。根據最新的猜測,或許我們會在即將到來的CES2021上聽到更多關于三星針對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市場的計劃和信息。
目前,我們無法得知這款頭顯采用的是哪種追蹤方案。但鑒于上一款設備使用的是微軟MR的CV方案Inside-out追蹤,并且該方案已經成為行業主流,很可能這款頭顯依舊保留這一方案。
當然,至于該頭顯是否還會繼續使用微軟MR的方案,亦或是完全由三星自己進行研發,目前在市場上存在著完全不同的猜測。至于真實情況如何,在未得到確鑿證據之前我們不加妄論。即使單從此次的圖片信息中看,也只是能看出該頭顯依然為PC VR,且盡管手柄形態大不相同,但實際上其按鍵布局與微軟MR的手柄大致相同。
Odyssey +頭顯顯示技術(圖源:網絡)
至于其他內置情況,我們只能期待其能在Odyssey +之上有進一步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Odyssey +當時主打經過其專有的Anti-SDE AMOLED虛擬化顯示技術,在物理分辨率不變的情況下,能讓觀看效果的PPI翻倍。
但實際情況是,后來很多親身體驗這款產品的玩家給出了AMOLED屏幕由于本身像素排列問題,即使在有黑科技加成的情況下其成像效果依舊沒有特別出色的評論。而在當下,VR定制的LCD顯示因其高刷新和高清晰度的優勢逐漸成為被眾多VR廠商優選的方案,而號稱打開VR市場的Oculus RiftS、Quest均采用定制LCD屏幕。
這種情況下,三星如果確要在VR領域分一杯羹,其拿手的屏幕制造方面似乎意味著要針對VR頭顯做出一種跨越式的升級迭代。這點,也是眾多玩家及從業者及其期待三星新設備的原因所在。
對于這款產品,除了最為吸睛的外形設計之外,我們目前幾乎是一無所知。但好消息是,從這段時間三星在VR、AR領域的專利及概念產品曝光的情況來看,其不光沒有隨著Gear VR系列產品的人走茶涼而就此疏遠VR/AR產業,反而正在積極為下一代產品做著準備。
現階段,國內以華為、OPPO等為代表的眾多手機廠商已經在超短焦頭顯、AR眼鏡等方面相繼做出嘗試,而三星作為一家手機產業的巨頭企業,又將為我們展開一張怎樣的VR/AR產業藍圖呢?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VR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