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menu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menu>
  •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nav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nav>
  • 專題欄目:ARVRMR虛擬現實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江西“鏈”上開新局

    近年來,江西經濟“兩大趨勢”引人關注:一個是“快”,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方陣”,2020年全省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速居全國第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居中部第一;一個是“新”,VR、物聯網、航空等新興產業頻頻出圈,成江西“新名片”。

    韌性和活力從何而來?江西錨定重點發展的產業,圍繞“鏈”字做文章,創新舉措暢通產業鏈、提升創新鏈、優化生態鏈,既助力企業短期紓困,更著眼長遠提升產業競爭力。

    暢通產業鏈

    這些“新入局者”異軍突起靠什么

    春節后,一架由南昌高新區與南昌龍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返崗專機”降落在昌北機場。

    “今年公司搬到新廠區,產能迅速擴大,急需增加用工。”龍旗公司副總經理施向華說。

    受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龍旗公司何以不掉“鏈”?“答案就在‘鏈’上。”施向華說,疫情之下不缺訂單,缺原材料。哪里產業鏈完整,哪里就能快速復產。在南昌高新區,移動智能終端的一級產業鏈90%可以本地配套,有做機殼的,有做攝像模組的,有做背光源的,還有做電聲器件的,加起來有70多家配套企業。

    更快度過危機,就能贏得更多先機。因為抓住了機遇,當地正興起一批電子信息行業“新入局者”:歐菲光,影像類、微電子類、觸控顯示類產品出貨量全球第一;華勤、龍旗、天瓏,在國內ODM廠商排名中穩居前三……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零倉儲,讓一家企業的產品直賣另一家。”南昌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德輝說。

    延鏈補鏈,暢通循環,企業生產才能穩得住、活起來。江西選擇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虛擬現實、航空等14條有較好基礎、廣闊潛力的產業鏈,由省領導分別擔任鏈長,構建體系化穩鏈機制,全力通堵點、連斷點、破難點,截至去年底,收集的1165個問題已辦結90%。

    江西省工信廳廳長楊貴平介紹,聚焦航空、電子信息、新能源等六大優勢產業,江西分別繪制產業“四圖”(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和“五清單”(重點企業清單、重點項目清單、集群清單、問題清單、政策清單),編制產業招商指引,著力開展填空式、補充式精準招商。

    這是發生在撫州市產業鏈對接會上的一個故事:過去,一根普通的電子設備連接線粗加工后出口,經國外企業精加工轉銷國內企業,價格翻倍;如今,兩家本地企業“接上頭”,批量產銷40萬根超算服務器連接線,成本降低、利潤翻番。

    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產業鏈招商活動在各地舉辦:有的是上下游產業對接會,如景德鎮直升機上下游產業對接會;有的則是把企業的供應商大會變成招商大會,如2020華勤通訊核心供應商大會……2020年,江西共引進補鏈延鏈強鏈固鏈項目2334個,簽約資金14150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園、有色金屬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個個企業拼盤式聚集的“工業園”,正變身為一個個環環相扣、層層嵌套的“產業園”。根據江西省“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省開發區首位產業集聚度平均達到65%以上。

    提升創新鏈

    這些國外技術設備主動降價為什么

    記者近日在鷹潭采訪聽聞一樁產業新事:當地一家企業成功突破被日本古河等國外公司壟斷的銀銅合金線坯和錫銅合金線坯技術,原先6萬元一噸的加工費如今只需3萬元,迫使國外同款產品大幅降價。

    唯創新者強,重創新者贏。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江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競爭力。

    面向關鍵共性技術加大創新投入——

    自2015年以來,江西連續6年大幅增加省級科技專項資金,針對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的基礎領域薄弱環節,研究提出62個產業基礎能力提升重點方向,創新資源重點聚集突破20個左右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有效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突破一個技術難點,就能激活一條產業鏈。”鷹潭市工信局局長高華舉例說,過去鷹潭只有四五家企業生產超細銅線,通過瞄準困擾行業關鍵技術,開展線徑0.03毫米以下的超細銅線研發,制備出超細銅線系列產品,如今全市已有20余家相關企業,產業規模從10億元量級躍升到100億元量級。

    搭建重大平臺提升創新能力——

    面對科技、人才資源稟賦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動對接大院大所,引進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成功獲批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填補了省內無國家級大院大所直屬機構、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空白。

    引進一家研究院,200多家企業客戶“共享”。走進南昌小藍經開區,這里的企業有個“共享實驗室”。南昌縣委書記熊運浪介紹說:“園區內半導體企業但凡有研發需求,都可借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南昌研究院的微納加工平臺,包括研發設備和工程師,有效破解中小企業缺資金買設備、研發能力不足等難題。”

    多管齊下激活創新主體——

    近年來,江西著力從首臺(套)采購、強化應用牽引、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等方面出臺激勵措施,強化企業創新動力,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鞏固。

    從一家租幾間房創辦的小公司到市值超百億的流量經濟頭部企業,短短幾年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進行智能營銷,江西眾燦互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逆襲,品牌客戶合作數達上萬家;通過創新,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將過去依賴進口的MOCVD設備價格從2300萬元一臺降至900多萬元一臺,占據國內市場85%份額……

    在江西,一個個創新突圍的故事正在上演,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持續攀升,成為全國唯一連續7年進位省份。

    優化生態鏈

    這些新產業投資逆勢躍升憑什么

    春節期間,4架C919大飛機抵達南昌,在瑤湖機場進行試驗試飛。

    國內首款軍轉民機型初教6獲頒TC/PC證進入民用航空市場,國內首個民企自主知識產權通用飛機冠一通飛GA20研發、制造和交付……近年來,江西航空產業蓄勢騰飛,去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航空產業制造規模居全國第三。

    “航空產業被譽為‘下一個萬億元黃金產業’,我們提前布局,一個以航空制造技術為依托,集設計研發、制造、適航審定、試驗試飛、通航運營等于一體的航空產業生態圈正加快形成,未來將以此為依托力爭讓C919第二總裝基地在此落戶。”江西省工信廳航空和船舶工業管理處處長李晨煒說。

    這是江西以生態鏈思維發展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緊盯VR、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從資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培育良好生態,并把數字經濟發展作為新動能培育的“一號工程”,積極打造新興產業發展新高地。

    在鷹潭,當地以打造智慧新城為載體,出臺20多項政策,持續推動智慧水表、智慧凈水器等物聯網新產品全域一體化應用,試點一批、成熟一批、推廣一批,涌現出多個“百萬量級”應用產品,全市物聯網核心及關聯產業產值達500億元;

    在撫州,當地錯位發展經濟高效的“算力工廠”,填補中部地區無國家數據中心的空白,構建大數據云計算、新型電子信息制造、數字兩化融合三大產業發展平臺,吸引一批云計算、軟件開發、云游戲、圖形渲染等企業落戶,2020年數字經濟對GDP的增長貢獻率超過30%……

    良好產業生態,引來投資加碼。2020年,江西省新興產業投資快速增長,電子信息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和新醫藥產業、航空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6.0%、30.2%、27.6%、71.9%。

    “鏈”上發力,創新求變,江西正朝著更高目標邁進。(記者劉健、李興文、郭強、余賢紅)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