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相信大家無論是在看哪部科幻電影中,總是可以看到隔空操作、全息投影的驚艷操作十分吸引眼球。我們總說科幻電影中所展現的技術、畫面都會在現實生活中有所照應,那么AR技術在當下有哪些應用?充滿想象力的AR眼鏡又是何物?
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和腦海中對于數碼產品乃至電子科技最為真實的想象并不是局限于手機有形的屏幕不斷增大,而是像前面所提到的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可以不受屏幕的顯示效果苦困擾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與現實進行結合,正如上圖所示的場景一般,這就是增強現實的AR技術的發展初衷。
隨著最近越來越多關于蘋果的春季發布會和開發者大會的消息越來越多,有消息透露稱蘋果將會在今年春季發布會或者是在年底發布屬于蘋果的第一款眼鏡產品代號名為N301的頭戴式設備,這樣的消息無疑又勾起了人們對于AR技術的很多想象和期待。
蘋果此次并沒有公布更多關于apple glass的相關消息,我們所猜測的是蘋果在顯示算法上應該有了關于自己新的突破。因為細細了解一下關于AR技術以及AR眼鏡的發展歷程我們就會發現這其中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還是回歸于AR技術能夠帶給我們的便捷,更舒適真實的顯示體驗、科技感十足再到強AR體驗(空間定位和地圖構建)。人們對于AR技術抱有更多想象的時候,他也確實在悄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公司在AR技術上布局發展,也有了像谷歌的Google glass和微軟的Holo Lens1、2再到Magic Leap的開發,接下來我將從這幾款產品的表現來增加對AR眼睛現狀的了解。
Google glass谷歌眼鏡作為最早嘗試消費級的AR技術產品,可以說是行業的先行者。但是當你看了官方給出的宣傳片之后,相當多的功能還有極佳的顯示效果都十分吸引心中的那顆科技心,但是事實上Google glass還是一款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它的部件構成就是基于眼鏡設計了更多的功能,攝像頭的捕捉功能和在右上角的顯示器,在鏡腿位置設計的揚聲器、電池和核心處理器。在外觀上可以說滿足了很多人在科幻電影中的AR眼鏡的想象,例如在《碟中碟五》中的體現。但是既然作為一款消費級產品,它的實際體驗感卻差強人意。顯示效果就是局限在右眼前方的顯示屏上,并且隔層顯示的效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沒有帶來很好的體驗,對于很多用戶來說眼睛的對焦也是一個問題,在功能上能夠用來拍照錄視頻、看時間、接電話,并且在最新的系統更新中谷歌不再提供對于谷歌眼鏡的系統更新服務和app鏈接功能也正式宣告了谷歌眼鏡的嘗試失敗。
微軟Holo Lens2微軟的Holo Lens的顯示技術相比谷歌眼鏡的提升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從二維的邊緣小顯示屏可以實現了3D效果在顯示范圍上基本實現了在眼前的全景顯示。
這基于了微軟的Holo Lens可以實現左右眼顯示不同的畫面來讓你感受到3D效果并且支持了空間識別和定位功能,這一點也實現了我們對于全息投影的操作定位。但是在畫面的清晰程度以及操控體驗上都還是差強人意,在畫面顯示上因為鏡片的原因會在白色等顯示效果上出現彩虹紋的效果并且伴隨著橫紋、抖動,顯示范圍呈現出一個矩形在空間定位上需要進行貼近的仔細掃描。顯示效果也突出了微軟的Holo Lens采用的LBS技術并不成熟,由于算法性能的問題在圖像處理上也存在許多問題。
Magic Leap One對于Magic Leap One來說,可能你對他的名字并不夠熟悉,但是你一定看過上圖中這樣的宣傳影視他們對于自己設計的AR眼睛中所體現的光影技術大力推崇。但在實際上其實也算是差強人意的表現,并沒有在廣告中所演示的具體成果。它所采用的顯示技術為LCOS減小了彩虹橫紋的異樣體現,分離式的設計讓Magic Leap One的圖像處理能力更上一層樓。
但是在空間掃描的能力上卻并沒有比前者更好。而作為小粉端的產品之一,在其中也容納了更多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可以說是突破的一步。在了解了以上幾者的表現之后,我們可以看到AR技術在現在并沒有發展成在我們想象中所想要的模樣有著很多的不足。無論是顯示效果上還是圖形的處理能力上再到使用的方便程度都不能夠稱作一款優秀的產品,他的界定定位又不屬于像藍牙耳機等佩戴的單品。
在本質上,人們想要賦予他的是更加全面的功能和體驗感在未來相信一定會實現。
來源:優朋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