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menu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menu>
  •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nav id="yyece"><code id="yyece"></code></nav>
    <xmp id="yyece"><menu id="yyece"></menu>
    <nav id="yyece"><strong id="yyece"></strong></nav>
  • 專題欄目:ARVRMR虛擬現實

    智慧醫院步入2.0時代 Rokid AR賦能醫療行業打造醫療尖兵

    2021年的這個春天,智慧醫療領域繁花似錦,各路大廠紛紛搶占風口:騰訊智慧醫療表示將全線發力;4月25日,釘釘正式發布“未來醫院2.0”產品;而就在同一天,Rokid為中國電信定制的“5G+AR院前急救平臺”吸引了眾多目光;當日, BOE(京東方)宣布,斥資60億打造的智慧醫院——成都京東方醫院正式開診……

    近年來“網上預約”“無卡支付”“電子病例”等互聯網工具簡化了就醫流程,提升了病患和家屬的獲得感,信息與流程數字化為醫務人員減負,減低了醫院運行成本。如果說,智慧醫院1.0時代是數字信息的整合;那么,智慧醫院2.0時代,就是賦能醫務工作者,進而帶來優質醫療資源效能的擴大化,同時助推我國從分級診療到整合醫護的轉型。

    縮短“關鍵一公里” 上車即入院

    當意外事件發生時,正確的判斷和施救措施尤為重要。白金施救時間是20分鐘之內,而黃金施救時間也只有1小時。對于急危重病患來說,縮短從家到醫院的“關鍵一公里”就是在和死神賽跑。隨著5G技術的落地應用,救護車變身成移動救助站。

    在上海瑞金醫院,5G將急救車和醫院聯為一體,醫院急診室無縫對接120指揮調度系統,除了及時獲取急救患者信息做好相應準備,車載遠程會診設備讓救護人員獲得專家指導。

    除了城市,筆者欣喜地看到,中國縣域醫療衛生健康事業迎來了發展新時期。以往,對于農村或鄉鎮的留守老人和兒童而言,如果突發急危重病,在沒有青壯年的幫助下,去縣醫院都很難。

    今年4月8日,河北省南皮縣西古村的宋先生在救護車上,通過遠程醫療會診,被確診為“急性腦梗死”,醫護人員當即便實施了溶栓治療。從見到病人到確診病情,再到“對癥下藥”,這一過程僅用了8分鐘。

    宋先生無疑是幸運的,我國是腦卒中(“中風”“腦中風”)大國,每年新發病人群超過300萬,并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長,但因搶救時間有限,80%以上的患者錯過靜脈溶栓的最佳時機,早期溶栓率僅為2%,超過75%的致殘率使多數患者終生留下偏癱、失語等后遺癥。而宋先生20多分鐘后,精神狀態逐漸好轉,言語流暢,左下肢能自主活動。

    圖:5G院前急救AR眼鏡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進行展覽

    5G、AR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讓智慧與知識匯聚,普通醫生化身為醫療尖兵變為可能。科技公司Rokid研發的5G院前急救AR眼鏡,可實現“上車即入院”新場景。在中國電信5G基礎設施的加持下,救護車到達現場后,執行人員(施救人)佩戴好Rokid AR眼鏡后看到的畫面,可以實時遠程連線醫療專家或醫護人員,專家以現場醫護的第一視角做出判斷,同步獲取患者病情信息,節省描述和溝通的時間,專家通過實時標注、屏幕共享等功能指導現場人員操作,現場醫護人員可以在解放雙手的情況下,按照專家指示進行手術或施救,讓病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更好的醫療救助。

    爭分奪秒,在醫療領域往往意味著打開生命的綠色通道。

    智慧醫療2.0時代 讓分級診療變得觸手可及

    中國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科醫生距離實現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目標,還有將近40萬的缺口。在邊遠貧窮地區,本科以上醫生占比鄉鎮衛生院4.6%,村衛生室占比只有0.4%。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仍然存在。

    分級診療是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但在推進過程中困難重重。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相關部門發布《深化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基于價值的優質服務提供體系》指出,中國醫改的核心是構建以人為本的整合型服務模式。改變目前患者要分級掛號、問診、檢查和建檔的“分割醫療”做法,這是對分級診療的誤讀,已經造成醫護資源的極大浪費,難在分級看病、貴在重復性浪費。

    而智慧醫療2.0時代的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讀片等模式的開展,使基層醫療機構能夠獲得優質的醫療支撐。同時也避免了重復性浪費的問題。

    據統計,上海全市有56家公立醫療機構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通過遠程醫療協同,全市已構建區域分級診療緊密合作關系;江蘇徐州豐縣引入遠程醫學會診平臺,鄉鎮居民在分院醫生的幫助下,通過“遠程會診平臺”享受到省市級醫院乃至全國頂尖專家面對面診療服務。

    醫學視頻、影像類數據對網絡帶寬、傳輸質量、傳輸速率、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新要求,音視頻溝通清晰流暢、無延時,病歷、醫囑、影像、檢驗等數據同屏同步顯示、零等待。

    AR技術也提供了一個解題思路。例如,ICU或特殊病人床邊會診、院間遠程會診,更多照顧病人困難,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指導效率。患者可就近選擇在社區醫院進行基礎性復查,當社區醫生無法進行準確判斷時,可以通過Rokid AR眼鏡聯絡其他醫院的醫生,醫生即使不在現場,也可用第一視角進行觀察乃至指揮,診斷病情。當遇到復雜病例時,Rokid AR眼鏡還支持遠程會診功能,多位來自不同醫院、不同科室、不同城市的專家級醫生可針對病患的情況,以第一視角進行會診。

    圖:Rokid AR眼鏡支持5G院前急救、5G移動護理車、5G會診等多功能

    “讓數據多跑腿,讓病患少跑路。”技術的進步,解決“看病難、看病遠、看病擠”的問題,讓“家門口看名醫”的夢想變為現實,患者用較短的等療時間、支付基本的醫療費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優質的診療服務,讓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有幸福感。同時,也有利于減少三甲級醫院的人流聚集,讓重癥患者更快得到救治。

    智慧醫療以人為中心 促進價值醫療

    “十四五”醫改的重心在于通過整合醫療資源促進價值醫療。國務院近日出臺了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意見,特別強調引導醫療資源合理利用,引導醫療資源向住院和門診重病、社區慢性病、家庭醫生團隊首診和健康促進的醫護服務模式發展。

    2022年我國將面臨“63嬰兒潮”退休高峰的挑戰,無論從時機,還是從政策、資金、亦或是產業技術的角度看,從分級診療到整合型醫護都迎來了機遇期。進入互聯網時代,醫院單體發展階段已經結束,實現區域醫護資源整合,以人為中心提供服務是必然趨勢。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研究指出,社區醫院為應提供健康促進、首診和慢病管理,以及基本公共衛生3項服務;社區衛生服務和醫護服務雙掛牌,鼓勵社區醫院托管養老機構的老年門診、醫療康復等業務。

    智慧醫療2.0時代,遠程看護、遠程移動查房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間。社區康養機構的看護人員在查房時可以佩戴Rokid AR眼鏡,而利用AR眼鏡,醫生可以通過看護的視角,利用碎片化的空閑時間就可查房復查患者病情、確認患者的康復進度,進行問診、調整用藥,同時可以在配套的系統進行簽字確認。

    在未來,醫學也將從疾病診療衍生至全周期健康管理。醫療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打造未來醫院、智慧醫療不僅給老百姓就醫帶來便利,其實也大大提高了醫生診治效率,改變了醫生的行醫模式,醫生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病人溝通,給予病人更多的人文關懷。

    “醫療健康將成為土地革命、工業革命、商業革命和網絡革命后的第五波財富浪潮。”保羅·皮爾澤早在17年前出版的《財富第五波》中就曾這樣預測道。而2021年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行業巨頭們加速入場開始弄潮。

    來源:金融界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